索达吉堪布: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既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索达吉堪布: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既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问:我经常听一些法师说:“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既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个我一直不太明白,您能不能帮我开示一下?

索达吉堪布答:这是《金刚经》等般若经典的究竟观点:从显现上看,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是为了让我们度越一切分别妄心,在这个层面,法也好、心也好,都是有的;但从本体的角度来看,既没有心也没有法,既然没有心,也就不用法了。

然而,本体和显现又是不分离的,所以《金刚经》说:“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本体上不成立,但显现上还是有假立的法。菩萨通达了这点后,虽然在行六度,但他不会住相,这样才真正成就一切如来正等觉之因。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要理解心或法的显现,与它们的本体是不二的。

比如这个瓶子,从显现上讲,我们看到的是瓶子;但你进一步了解它的本体,物理学家说这是粒子,佛教说这是空性,或说与空性无离无合的法性。

既是瓶子又是粒子,怎么结合起来理解?既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既是有又是无,不矛盾吗?

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们觉得矛盾,是因为我们的分别念还没有和那种了解事物本质的智慧相应,一旦相应了——或说开悟,也就不矛盾了。为什么诸佛菩萨的智慧和我们不同,就是因为他们已经相应了一切万法的自然规律。

相应以后,就了解了。你看这个麦克风,不管谁来分析,它的里里外外无非是微尘,没有真实体性;但在显现上,你又不得不承认它的缘起假合。这就是缘起性空——虽然有显现,但这个缘起显现的本体是空;虽然是空的,但可以依缘而起,成立显现。

释迦牟尼佛最伟大、最不共的地方,就是他证悟并开示了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很奇妙,所以龙猛菩萨说“奇哉诸佛微妙法”,他这样赞叹佛陀。

问:“既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那在这种状态上,就不用佛法了?

索达吉堪布答:对,这是从本质上讲的,因为心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用佛法。但在显现层面是要用的。

问:那我们众生什么时候就不用佛法了?

索达吉堪布答:真正证悟的时候。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血脂高睡前千万注意四点

血脂高睡前千万注意四点

睡觉,是身体缓解疲劳和自我修整的良好机会。可对心血管病人来说,夜晚睡眠期间由于血液循环较慢,容易出现血流不畅、血栓等病症,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段。特别是血脂高的人,睡前要注意别犯以下几个错。第一,...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


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否则应该是学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对。如果慈悲心没有增长,你一定要去反省学佛是否有问题发生。


3. 如何察觉到慈悲心呢:


当别人污蔑你或骂你或讲你不好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原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很自在的坦然面对他们,还是会十分的生气。


对别人的过失或占你便宜是否会耿耿于怀,或是会原谅别人。一般学佛学的愈好的人,愈会原谅别人,对别人的过失不会太放在心上。


比较潜意识的第一念:也就是面对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如看到蟑螂突然出现,会不会拿起拖鞋就打下去,这是第一念。


第二念才是学佛的人不该杀生就算了,如第一念想打,表示潜意识没有慈悲心,或慈悲心不够,如第一念是不伤他由他去,慈悲心就较好。


是否会自然的去吃素:很多人吃素是因为身体健康或学佛不能杀生,这种吃素就与慈悲心无关,若看到众生的肉会不忍心吃他而吃素,代表慈悲心有进步。


二、杂念是否减少:


1. 刚开始修行的人,对外面的杂音会造成你的杂念,会干扰你的修行,但修到好的人就不会,杂音根本影响不到你,这些干扰对你根本没有障碍。


2. 若平时没有好好的念佛,没有好好的诵经持咒,定力不好,对外在的感扰没有办法排除。如果你很努力的修行,一般念佛念了三个月后,会有能力抵抗外面的杂音。


你会感觉这个声音好像不是这个世间的,那你打坐时,外在的影响就非常小,你自己也会感觉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你一定要慢慢有这种状况,才是表示你有进步。


要做到六根离六尘,是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耳朵听到的非常少,慢慢的就都听不到了,坐的也感觉不出来,才是脱离尘境的第一步,脱离尘境才是进入天界的层次,如果做不到还是在人界。


3. 再来是内心杂念的掌控,要不随不制,你没有办法压制杂念,你压制杂念,你又多了一个杂念,压制杂念也是一个杂念,也要不随,一有杂念,要马上拉回来,好好的念佛或持咒,或是观空。


4. 你在修行念佛持咒时如果能做到不随不制,久了以后就能够掌控你的心,外面的干扰、念头完全不会影响到你,你也不理会他而做自己的事,这就是自在无碍。


5. 你要常观照慈悲心与杂念,若这两点都做的很好的话,学佛一定会进步的很快,而到很高的层次,同样的对外面的因果、业障,你也会有能力掌控而不会被牵著走,


你的自主性也会非常强,你修行成功的机会就大,这两点要好好的常反省,如果修行非常久这两点都没有进步,表示走错路,大概不是贪福报就是著相修行。

不用问别人,观照一下自己修行是否进步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

本源法师:世间的聪明与佛教的智慧有什么区别?

本源法师:世间的聪明与佛教的智慧有什么区别?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一、世间的聪明是自私的;佛法的智...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三则·布施的功德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三则·布施的功德

第十三则布施的功德从前,有一个贤者,他平时很喜欢做善事。一次,他在旅途中看到了一座寺庙。那座寺院造得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四周林木茂盛、幽深秀丽、溪水潺潺,使他流连忘返。他忽然产生一个念头,也想建造一...

星云法师:凡事预则立

星云法师:凡事预则立

人在世间上生活,每凡做一件事,都要有预备、有计划,才能逐步完成。即使是要订一个计划,也必须把人力、财力、时空、人事等关系,都要能预算到计划之中、如能因缘条件俱全,则事业成功,自然有望。 现在的社会愈...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诗曰:师尊微笑忆前因,鬼子门边托圣人;剧苦惨然无一食,住城坏见七番新。释迦世尊涅槃后七百年,北印度?宾国,出现阿利那恶龙王,兴灾作乱。是时有二千位大阿罗汉,虽各尽神通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