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不见他人过

不见他人过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坛经》

什么人永远都不会犯错?答,死人!

脑筋急转弯真的很好玩。看似荒唐,却有如醍醐灌顶,让人警醒。

有一个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天吃完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到老和尚的禅房:师父,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大和尚哑口无言。

谁能保证自己永远都不犯错?谁能?站出来。我想没有,因为我们都知道人生无常,谁也不能肯定下一刻在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所以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强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过错耿耿于怀,更不要把别人的过错当作小辫子,抓紧不放。

过错是别人的,人家不以为然,你却抓住不放,何苦呢?你为什么要为别人的过错烦恼呢?这不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吗!人就像个容器,烦恼装多了,智慧装进去的就少了,影响心情还降低智商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所以,对待别人的过错,应当见如不见,不要放在心上。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柏、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处山谷处,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柏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柏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你看,马沙就很聪明,铭记着朋友的救命之恩,却忘了对方的一耳光之仇。当他这么做了以后,在他的内心深处,就只有美好的回忆,而没有痛苦的纠葛。

人生不易,有缘更难。记住给我们生命、爱的人,记住给过我们帮助、欢乐的人,忘掉仇视、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

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人生真的太过短暂了,只有彻底地卸去内心的重负,才能尽情地享受人生的欢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古代择吉日结婚的由来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择吉日

古代择吉日结婚的由来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择吉日

择吉日结婚的由来在中国流传已久,在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个程序步骤称为六礼,在六礼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步骤就是纳吉和请期,这就和结婚择吉日有关了,询问新郎新娘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随和是一种素质,低调是一种修养

随和是一种素质,低调是一种修养

随和是一种素质,低调是一种修养什么是随和?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那么,随和到底是什么?随和,...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走向成功的捷径“打不过就跑”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走向成功的捷径“打不过就跑”

曾经问一位企业家朋友,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我心里暗笑。没想到朋友又狗尾续貂了一句,第四是放弃。放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可以轻言放弃?该...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触,所谓【缘六处有触】之触,在十二缘起说中,虽说触只缘六处,但事实上,触即是根、境、识三者之接触。故在一般的认识说,于前所述【缘根境生识】之后说【三事(者)和合触】,遂将触作为...

放生因果:戒杀长寿的真相(三)

放生因果:戒杀长寿的真相(三)

戒杀长寿的真相(三)忍作残害【解释】忍心去作伤人害物的事情。【分析】这一句是专门就物命上来说的。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有人却是心怀残忍,作出了残害物命的勾当。要知道残害物命是恶事里面最重大的了;而且动机...

请问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请问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请问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请问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如本法师:尚未成佛之前,皆属有情的众生,既是有情的众生,就是感情尚未达到彻底之净化,当然生活中亦含有感情成份,以经典所记载,唯有佛方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