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不见他人过

不见他人过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坛经》

什么人永远都不会犯错?答,死人!

脑筋急转弯真的很好玩。看似荒唐,却有如醍醐灌顶,让人警醒。

有一个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天吃完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到老和尚的禅房:师父,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大和尚哑口无言。

谁能保证自己永远都不犯错?谁能?站出来。我想没有,因为我们都知道人生无常,谁也不能肯定下一刻在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所以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强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过错耿耿于怀,更不要把别人的过错当作小辫子,抓紧不放。

过错是别人的,人家不以为然,你却抓住不放,何苦呢?你为什么要为别人的过错烦恼呢?这不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吗!人就像个容器,烦恼装多了,智慧装进去的就少了,影响心情还降低智商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所以,对待别人的过错,应当见如不见,不要放在心上。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柏、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处山谷处,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柏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柏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你看,马沙就很聪明,铭记着朋友的救命之恩,却忘了对方的一耳光之仇。当他这么做了以后,在他的内心深处,就只有美好的回忆,而没有痛苦的纠葛。

人生不易,有缘更难。记住给我们生命、爱的人,记住给过我们帮助、欢乐的人,忘掉仇视、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

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人生真的太过短暂了,只有彻底地卸去内心的重负,才能尽情地享受人生的欢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

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提。/苦行僧悉达多那是阴历五月的月圆日。一轮圆月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口冉冉升起。溶溶的月光沐浴着银色的大地,熠熠生辉。突然,一阵毛毛细雨轻轻...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佛陀耶舍 (赤髯胡僧)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佛陀耶舍 (赤髯胡僧)

佛陀耶舍 (赤髯胡僧)佛陀耶舍十三岁时,父亲让他出家了。他出家的因由很简单:他家在罽宾(克什米尔一带),本属婆罗门种姓,家中世代信奉外道。有位僧人来乞食,父亲大怒,让人殴打,忽然间自己手脚痉挛,行止...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佛不赞邪盛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佛不赞邪盛

佛不赞邪盛邪盛大会,古今中外都有。从前印度舍卫国,舍卫城中,有一个婆罗门青年,名字叫优波迦。有一天,他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之后,坐下,作如下的问答:青年:「请问世尊,许多婆罗门常称赞邪盛大...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十   言行不一,指导他人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十 言行不一,指导他人为表面

言行不一 ,是指语言和行为不一致,或曰自相对立,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言行不一而指导他人的修行人行持也是为表面的修行。这种人,多是自身没有什么本事却爱四处说教的肤浅的行者,於现世中颇为普遍。所言与所为不...

放生杀生现报录

放生杀生现报录

放生杀生现报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印光老法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序 江慎修先生爱物戕物编题词 放生救物—延寿 放生救物—愈疾 放牛救物—免患 放生救物—得子 放生救物—得智 杀生恶报...

戴佛像的真实感应

戴佛像的真实感应

  佛牌圣物有加持强大能量,有佛菩萨,天神等庇护保佑,但这只是一个助力。圣物的效力则是肥料,能够把你想完成的事情提前更快,帮你挡掉不好的事情或者损失到最小。相信佛牌圣物真的可以帮助你;明确你自己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