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你不生气:倾听他人

倾听他人

很多有修养的人,实际拥有的物质财富并不多,也许只有一些很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连这些必需品都是简陋的,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是什么使他们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是自由,自由是人最宝贵的东西,佛陀也教导我们,只有当你拥有了自由,你才会快乐,可以说,自由是一个人保持快乐的最基本条件。

这里所说的自由,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自由。只有当你消解了心里的负面情绪时,你才会接近自由。不好的情绪都属于负面情绪,比如愤怒和嫉妒。当你的内心还存在着这些有害的情绪时,你是不可能快乐起来的。

对于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我们不能逃避,我们要面对它们,并关照它们,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办法了解这些情绪,然后合理地引导这些情绪。

要真正了解并转化愤怒,我们就要学会倾听,并且是以一种慈悲的心态去倾听,倾听自己,也倾听别人。观音倾听人们的痛苦,她是慈悲的。如果我们真的想做到倾听自己和他人,就应该像观音一样地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指导。

然而,光是倾听是不够的,你还不能为自己和他人减轻痛苦。就算你的内心满怀善意,你还是需要训练自己,如何去倾听?倾听后应该怎样做?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

倾听的时候,你一定要投入,包括身体和心灵的投入。在和人交谈的时候,你的细微变化瞒不过对方,如果你并不专心,对方会很快就发现,这样的倾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对方受了你的影响,已经没有办法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痛苦了。而如果你非常投入而专心地倾听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那么对方也能够进入讲述的状态,把自己内心的痛苦一一说出。这就是你的功劳了,你的目的不正是要让对方释放痛苦吗?

投入地倾听他人,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比如,你是否真的怀有一种慈悲的心态?保持慈悲的心态并不容易,要想时时刻刻都保持慈悲之心,你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训练,这就是我所说的修行。

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当你倾听他人的时候,你就只需倾听,用不着评论,也不要责怪对方,即便对方的某些说法是不正确的,你也应当静静地倾听,因为,你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让对方释放自己的痛苦。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的一个朋友正在向你倾诉,很可能他(她)说的事情是完全与你无关的,是你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但你绝不能表现得不耐烦,你应当进入角色,而你的角色就是倾听,这也是考验你们友情的时刻,如果你的心里真的有这位朋友,那么无论他说什么,你都应该是乐于谛听的。因为,当你在意某个人的时候,你自然会进入他的生活,他的事也变成了你的事,他的烦恼也变成了你的烦恼,他的痛苦也就是你的痛苦,这时候,对于你的这位朋友,你会很自然地抱以同情和关注,这就是一种慈悲,只不过,由于朋友的情谊,你不会明显地感到自己是在付出慈悲之心。

如果你能够保持着慈悲之心去倾听他人,而且你的表现是值得认可的,那么,只要很短的时间,你就有可能使对方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使他摆脱痛苦。在这整个过程里,你扮演的角色看起来是无私的,是一个慈悲的倾听者,但实际上,你也得到了好处,你学到了不少东西,你会明白,转化痛苦对一个人而言是重要的。帮助一个你所爱的人不管他是你的亲人还是朋友走出痛苦,同样会使你的心灵得到慰籍,当你需要别人倾听你的痛苦的时候,才会有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帮助你治愈自己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你所爱的人转化了他的愤怒,你也得到了转化自己的愤怒的机会,这种转化难道不是好事吗?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沟通工具多种多样,资讯的传递也变得空前迅速,这看起来会有利于人们互相交流,但实际情况又不是这样的。你会发现,你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存在很多困难,有时候甚至是不可沟通的。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你远离自己的父母,过了一段时间,你给他们打电话,但在电话里,你们说的不外乎最近做了什么,学习怎样,工作怎样,或是其他一些很实际的事情,当你放下电话的时候,仍然觉得似乎什么也没说,因为你打电话的初衷是感受亲情,然而,电话里的交流没有给你太多的帮助,有时候还会让你觉得失望。问题在于,电话是一种迅捷的联系方式,这种沟通方式根本不能与交谈相提并论。在打电话的时候,人们看不到对方的眼神和表情,而这些都是倾听所不可缺少的,这也使人们的交谈变得空洞,变得有距离感。这时候,电话交流就是一种没有用的交流,是一种困难重重的沟通,而这直接危及到了我们的快乐,因为我们需要释放痛苦,需要有人面对面地倾听自己,从而使自己的愤怒得到转化。所以,对于现代人而言,当务之急是重新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否则,我们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生命在垂危挣扎,放生还要按部就班的诵经吗?

生命在垂危挣扎,放生还要按部就班的诵经吗?

近日,我与几位同修去放生,恰巧看到一位男子在捕鱼。我们便选择了《简易放生仪轨》,用了不长时间就把鱼放进了河塘。然后,不约而同向捕鱼者走去。只见他提起了渔网,一条约 4-5 斤重的大鱼“扑通扑通”在网...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欢喜布施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欢喜布施

欢喜布施文/噶玛天津仁波切有人问默仙禅师,说他太太非常贪心吝啬,不肯布施行善,请求禅师指点开示。禅师应请来到信众家里,太太虽也出面迎接、应答,禅师来了许久,却连一杯茶水也未奉上。禅师了然于胸,于是出...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学佛以后,能否化妆、打扮?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化妆后的面孔容易搅乱自他的心,容易引起邪念,引发不净的行为,造作恶业。但善恶的关键是心态,化妆不化妆也要看发心。若是念头...

消除烦恼的方法:差别平等

消除烦恼的方法:差别平等

差别平等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佛陀说法,视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就像下雨,一味平等遍布大地,但随着众生根性有别,所感受到的法益也各不同。佛陀说法,都是为要我们众...

海涛法师:家中有阴魂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家中有阴魂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家中有阴魂该怎么办? 问:有一个很困扰的问题,家里有一个阴魂,已经存在有十几年了,不管是念经回向超度它,或是请师父带他去寺庙修行,都没有效果。有时候在客厅,有时候在房间门口发出声音,有时...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见鬼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见鬼

见鬼当我未曾看到他时,一切不生不灭,山河大地皆是法王座。当我看到他时,一片乌云遮过,顽固的蒙起眼睛,任业摸索。当我与他并行时,世界没有阳光、流水、有的只是愚痴的根,继续增长。当因缘变迁,他生老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