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宽容是最好的教育

宽容是最好的教育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禅语

禅院里的小和尚最近老是不守寺院的清规,趁着晚上偷偷溜出去玩耍。禅师听周围的居民反映了好几次,终于也起了疑心,决定去查探个究竟。

又是一个月光如霜的晚上。禅师悄悄蹲在花丛里,一边听虫儿蛙儿低声嘶叫,一边留神注意观察禅院的那堵矮墙。

过了一会儿,一个贼头贼脑的小和尚搬着把小椅子,悄没声地溜到墙角那儿。他看看四下没人,就把椅子靠在墙边上,自己踏着椅子翻墙出去玩耍了。

禅师从花丛那儿站起来,叹了口气,心想我该怎么处罚这个小家伙呢?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径直走到椅子那儿,坐到椅子上,等小和尚回来

半个时辰过去了,小和尚也玩累了,就顺着老路翻进墙来,踩着柔弱的椅子 奇怪,椅子今天怎么这么软?小和尚仔细一看,吓了一跳 原来踩的不是椅子,而是禅师的脊背。小和尚吓得全身发抖,不知道师父会怎么惩罚他。

天气凉了,快点回去睡觉吧。禅师揉着脊梁骨说: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啊。

小和尚的脸马上红到了耳根子,又羞又愧地跑回房了。

这件事很快在禅院里面悄悄传开了,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晚上翻墙出去玩耍了。

小和尚违反寺规跑出去玩耍,老禅师不但没有责罚,反而关心起小和尚的冷暖,小和尚被感动了,然后整个寺院的人都安份了。

是非对错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那没有用,只有把是非对错铭刻在心里,才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小的时候很喜欢用瓷碗吃饭,因为勺子打在白白的碗壁上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但是瓷碗很光滑,一不小心就会从手中滑落,摔个粉碎。所以,妈妈专门给我准备了塑料的小碗,并警告我不许碰瓷碗。可是我很不甘心,于是就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塑料的碗换成了瓷碗,等妈妈们发现的时候我已经把饭吃完,把碗安安全全地放好了。

妈妈也不骂我,每次还是用塑料的碗给我盛饭,然后我又顽皮地换成瓷碗。直到有一次,因为看电视太专心,一不留神那只碗就从手里面滑了下去。那天我很害怕,就悄悄地把碎片藏了起来。当时妈妈好像根本没有发现,什么也没有说。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再也不敢把妈妈给我准备的碗换成瓷碗了,直到把那只碗忘记。等到长大一点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其实妈妈什么都知道,而且在我打碎那只碗以前她就把这个错误原谅了。

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假装没有看见我犯错误,却使我得到了铭记一生的教训。如果他当时骂我一顿,或许我还会像以前一样顽皮地和她玩自以为很高明的调包计。一方面是因为孩子顽皮的天性,另一方面是当你的错误受到惩罚以后,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件事儿扯平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忘记,心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我想这就是成长吧,人总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成长的,犯错总是在所难免,虽然这不是我们犯错的借口,但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成长,而不是为了犯错,但谁能不犯错呢?所以我想,对于那些犯错的人,谅解或许真的是最好的教育。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这样沟通,会让别人更喜欢你

这样沟通,会让别人更喜欢你

这样沟通,会让别人更喜欢你 我们每天都有和别人沟通互动,但经常不经意地话不投机或语出伤人都不自知。如下是观察很多职场青年人说话中的问题,而总结如下职场沟通秘籍,分享给希望改善沟通和人际关系朋友们,...

《甄嬛传》孙茜因为吃素让自己更快乐了!

《甄嬛传》孙茜因为吃素让自己更快乐了!

结局创下国内有线电视收视率高达3.34的中国宫廷剧《后宫甄嬛传》,在戏中扮演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不抢功,永远站在甄嬛的身后,始终如一忠诚护主,被观众评为最温暖人心、最喜欢的角色之一的「崔槿汐」,她就...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八识规矩颂讲义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八识规矩颂讲义

八识规矩颂讲义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述留云佛学研究社。开办初见。原欲先讲大乘起信论。为初机得以根本入门之学。业已登诸报端。乃因民报社讲员李君正刚。演讲一过。闻者咸谓领解之难。予曰。固难也。佛法之学。岂易易...

达真堪布:什么情况下容易有感应?

达真堪布:什么情况下容易有感应?

达真堪布:什么情况下容易有感应? 什么情况下容易有感应? 达真堪布解答:和佛菩萨感应的时候,会泪流满面;对众生生起真正慈悲心的时候,会泪流满面;对上师三宝生起真正信心的时候,会泪流满面。这都是感...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V型飞雁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V型飞雁

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合作可以产生...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子欲孝而亲不待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子欲孝而亲不待

子欲孝而亲不待原文: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孔子下车,进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