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点化马英九何谓出世入世

星云大师去年最后一场佛学讲座,2006-12-17日晚在台北举行,即将卸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担任特别嘉宾。被星云大师要求解释佛学出世、入世的定义时,马英九的答案却「不及格」,星云大师毫不客气地当场「纠正」。

据台湾媒体报道,这场别开生面的座谈吸引上千民众参与,现场不但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席地而坐。宗教大师遇上政治明星激荡出的是妙语如珠与满场笑声、掌声,对谈气氛轻松且热烈。

被星云大师要求解释出世、入世的定义时,马英九说,出世应是指「闭关修行、不问世事」,入世则是「深入民间、普渡众生」,他的答案并没有过关,立即遭到星云大师「纠正」。

星云大师说,佛教定义中,出世不是闭关,而是无私,因此人间佛教就是要有入世深入民间的精神,也要有出世无私的思想。他又说,致力推动人间佛教,好比「人在红尘、心在山林」,而政治领袖人物也应是「清心君子」,不但能干,也要有柔和身段。

对于「政治和尚」的称呼,星云大师说,他曾对这项称呼感到委屈,因为他从未沾政治的光,佛光山也未曾接受任何政治捐赠,他有慈悲心,却没人说他是慈悲和尚,创办人间福报七年未曾脱稿,没人说他是作家和尚,而他问政不干涉政治,却有人说他是政治和尚,「也只好认了」。

至于许多人形容马英九是「政治传教士」,马英九回应,他有理念、想法,但不是不近人情,只是强调政通人和,事实上,他的确有些理念,但并非传教,而是一般老百姓都能接受的道理。

对谈结束前,谈及心目中融合出世入世的人,星云大师说,释迦牟尼、慧能法师,甚至现代的慈济法师,都是融合出世入世的人;马英九则表示,孙中山兼具出世入世胸怀,才能成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魏德东方东美先生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着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注:《华严宗哲学》上册,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

王骧陆居士全集 对于庙产兴学之意见

王骧陆居士全集 对于庙产兴学之意见

对于庙产兴学之意见前几天上海寄来中国佛教会发行的一种印刷品,因为中央大学教职员邰某等发起庙产兴学,因此大起反对。我以为双方全多认错了题目。我希望在党国之下有公正的政府、明白的国民,把这问题彻底解决一...

如何挽回老公?老公要离婚怎么挽回

如何挽回老公?老公要离婚怎么挽回

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如果不学习经营婚姻和与老公相处,那么情感就随时可能遭遇危机,老公要离婚怎么挽回老公?如何挽回老公?1.正视自己的错误既然感情中出现了小三,就说明感情存在...

从观待道理去看,清净和不清净的世界是果,它的因法,是众生的心。《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心清净的时候,外在现象自然会清净;反之,如果心不清净,看到的必然是不清净的现象,这就是因和果的观待。

当然,虽说心清净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都不清净。这等于是在说,世上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物体,一切都是主观的现象,但这与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完全是两回事。

关于心与外境的关系,从凡夫至八地菩萨之间的修行境界中也能看出——七地以下的菩萨虽然断除了大部分烦恼障,但因为烦恼障没有完全断除,所知障更没有断除,所以看到的仍然是不清净的现象。就现象而言,一地到七地菩萨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但从内在境界而言,凡夫众生会认为世界是实有的,而菩萨却知道世界是如幻如梦的。

但到八地以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此时的菩萨除了通达世界的如梦如幻与空性以外,在所感知的显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变得清净,就像东方琉璃光佛的世界,或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一样。虽然八地以上的菩萨所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异,但实际上二者所见的本体都是同一个地球,并不是因为八地菩萨的修行好、心清净,就在地球以外,重新创造了一个新的清净的地球。二者之所见,只是一个世界的两种不同现象而已。

一个共同的世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两种现象呢?学过《定解宝灯论》并能抓住其核心要领的人应该知道,其原因,就是因为两种现象中,一个是真实的,一个不是真实的。谁对谁错?怎么去辨别呢?肯定佛菩萨看到的才是真理。因为我们罪障深重,故所见范围也很小、很狭窄;在没有修到八地之前,菩萨们看到的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不清净,只是经历长时间的修行,心慢慢清净,并断除了所有的障碍、罪业以后,看到的才是清净的,证悟境界越高,看到的越正确。

如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主导,只相信自己的感官,只承认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地球就是我现在看到的样子,不可能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清净——就会将真实、准确的信息误以为是错的。

有个比喻说得好:在得一种胆病的时候,会将所有白色的东西看成是黄色的,但没有得这种病的人看到的,却是正常的白色。两个人看同一张白纸的时候,会看出两个不同的颜色。虽然客观上只有一张纸,却因为观看主体的不同,而产生了两个不同的现象。其中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我们肯定会说看见白纸的是对的,把白纸看成是黄色的是错的,因为后者患有胆病。患胆病的人经过治疗,病慢慢好起来,眼睛视力也会随之慢慢恢复,他看到的白纸也越来越白,当他的病完全康复时,他看到所有颜色,都与正常人完全一样了。

八地以上的佛菩萨,就像没有得胆病的健康人;而八地以下的菩萨,特别是我们凡夫,就像得了胆病的患者。从凡夫到八地之间的过程,就如同胆病患者从生病到康复之间的阶段。通过这个比喻,可以非常顺利地证明这个世界的本体是清净的。有人可能还会反驳:这怎么可能呢?佛也说娑婆世界是不清净的呀?我们看到的也是不清净的,怎么可以说这个世界是清净的呢?

这就如同得了胆病的人与正常人的辩论一样,其中谁是谁非,明眼人自然心知肚明。就凡夫五种感官所捕获的世界而言,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可以分成正确和错误的两种感知;但如果再提高一个层次,到了佛或者八地菩萨的境界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错误的,这就叫做观待道理。

这个道理的密宗修法,就是生起次第。倘若根基非常成熟,则即使是刚刚学密的资粮道或加行道的修行人,若能认真精进修持生起次第法门,在短短的六个月当中,就能看到清净的现象。但从显宗的角度来说,则要修到八地以后,才能看到这些现象。
但我们不能自认为自己是上等根基,那样的人是很难得罕见的,我们这种人连中等根基是不是都成问题,想用六个月修成,恐怕更是痴心妄想了。
对我们而言,逐渐引导的方法才是契合根机的,通过锲而不舍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或许此生能够看到清净的现象。

因为显宗没有这种修法,故而需要长劫苦修、积累资粮,等到八地之际,方能显现出这些现象。由于密法有很多具针对性的具体修法,所以也称为方便道。

一地到七地菩萨眼中的世界

从观待道理去看,清净和不清净的世界是果,它的因法,是众生的心。《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心清净的时候,外在现象自然会清净;反之,如果心不清净,看到的必然是不清净的现象,这就是因和果的观待。当然,虽...

乌龟报恩

乌龟报恩

烏龜報恩人性本善,即使受後天環境影響而養成種種習氣,清淨本性仍然存在。大部分的人看到善行義舉,都會有所感動,看到虐待生命的殘酷景象,則會感到不忍心,這就是慈悲本性的展現。有一則寓言故事──有位年輕人...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必须得洗,你不能带着细菌、埋汰的东西供佛。洗水果,不是佛所吃的水果,怕埋汰。佛早就成佛了,他也不存在吃不吃的问题。关键是你不洗,没有恭敬心。洗水果是洗掉我们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