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你不生气: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

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见了狗都会磕头,并且对狗说:你也有佛性,将来也会成佛。我们固然不必如此做,不过,我们理应尊重别人。

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从而使自己在关键时刻犯错时,能够有台阶可下。自我调侃可以化解尴尬的气氛。外国有个哲学家有一次当着众多所朋友的面被老婆大骂一顿,然后又被泼了一盆水,正当大家尴尬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时,这个哲学家却不慌不忙地说:我就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打雷了,然后就下雨了,这有什么可生气的呢自然界的规律是这样,可是,当你被人如此羞辱的时候,你还会觉得仅仅就是打雷下雨,而不是心灵的受伤吗?如果你不把它看成打雷下雨,你又如何才能一下子就回到平静之中、坦然之中,而不是像一个神仙突然失去了法术的保护那样,掉到地面摔得很疼呢?

有一个小职员,一次在上班时间出去买西瓜。当他提着两个黑袋子回公司时,恰好被经理看见了。经理便问他提着什么东西。小职员见到经理,本来就很紧张,又被询问,一下子慌了手脚,忙说:报告西瓜,我手上提着两个经理。经理听后,并没有发火,而是调侃道:你真有力气,我这么重你都提得动。

懂得自我调侃的人,必然都是很有智慧、很有修养、很有同情心的人。一个居高位的人,有时候对部下无意的冒犯,能用自我调侃化解,也是一种慈悲。

一天,一个领导请客,赴宴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席间,一个服务员给这个领导倒酒,谁知一不小心,把整杯酒都泼倒在这个领导光秃秃的头上。一时整个包厢的气氛都变得非常紧张,那个服务员更是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不料这位领导却爽朗地对服务员说道:你以为这种方法能治好我的脱发吗?要是有效的话,我恐怕早就这么做了。

生命的海洋里没有一样不是生命,也没有一样生命是不应该尊重的。因此,平常我们就应当练习尊重他人。

我们对任何一种东西都要尊重,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生命的存在。凡事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随便迁怒。

有个厨师做了一桌好菜给客人吃,其中有一道菜是他觉得最好的和最喜欢吃的烤鸭。当客人在用餐时,他偷偷地躲在门后看,见只有一位客人吃过烤鸭,其他人均未动过烤鸭。他愈看愈生气,终于忍不住了,拿起一把菜刀,怒气冲冲地大骂客人为啥不吃烤鸭。

这位厨师应该知道,决定烤鸭是不是好吃的,不是他的感觉,而是客人的感觉。假如他一定要客人有和他一样的感觉,那就是一种不尊重,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强暴,这样又如何能使他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和自己形成共识呢?

还一个画家刚画了几幅画,便请了几个朋友来评点。这几幅画当中,其中有一幅画是画家自己最珍爱的。几个朋友看过之后,便开始点评了。不料画家自己最不满意的一幅画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而他所珍爱的那一幅画,却被认为华而不实,非常不好。画家听着,越来越生气,最后甚至骂骂咧咧地把朋友们都赶走了。

这个画家过于沉浸与自己的感觉当中,不明白评定画的好坏的,是朋友们的眼光,而不是他的眼光。画家一定要别人和他的看法一致,便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是对他人的心理强暴。当一个人不尊重他人的时候,他又怎么能和别人很好的交流呢?没有很好的交流,我们必定会日益封闭,停滞不前,既不会进步,也不会快乐。

所以我们做人要尊重,要向常不轻菩萨看齐,这也是幸福的条件之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静琳 (山自高 谷自深)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静琳 (山自高 谷自深)

静琳 (山自高 谷自深)静琳七岁时,就投奔一个僧人出了家,僧人每天只带他下地耕作,不给他传授佛法,静琳很失望。他自言自语道:他连这种俗事都不能舍弃,和俗人又有什么区别呢?静琳于是又从其他法师学法。周...

哪7种布施不花钱就能得大果报

哪7种布施不花钱就能得大果报

作者:滕建波七种施因缘第七十六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和颜悦色施。于父...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3」“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继续和大家分享广严城!(一) ”广严城”由来:广严城是指毗舍离城,是佛陀住世时印度最富裕、最安乐和民众最有智慧之城,...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七回 拜坚固解脱长者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七回 拜坚固解脱长者

第四十七回拜坚固解脱长者善财来到沃田城,寻到坚固解脱长者,长者年已半百,坐于草堂之内。草堂简陋,四下无墙壁,上悬一葫芦,长者坐于葫芦下,善财上前右绕三匝顶礼道:圣者,我名善财,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

星云大师:第二十六节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星云大师:第二十六节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

第二十六节 在竹林精舍的教化频婆娑罗王迎接佛陀住在王宫中,得到无上的法乐,他心中老是想着不知如何报答佛陀才好。忽然,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浮现在他的脑内,那竹林之中,寂静雅洁,很富有园林的优美,在那竹林...

在享乐人间之美的时候,想过把更美的东西留住吗?

在享乐人间之美的时候,想过把更美的东西留住吗?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 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欧阳文忠公的《浪淘沙》说的是人世间的美与悲。春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