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三种福田

三种福田

大家都知道,田,是农夫用来种植一切农作物的地方。一提到田,人们的脑子里,就会意想到田有能生长五谷、菜蔬及瓜果的意义。这块田,一经农人春耕播种,夏耘秋收,就可使一家老幼,得到温饱之乐,叫做享福。人在世间求福,亦如农家种田,有三种方式,可以产生人们的大福报,此称之为「三种福田」。

第一、孝敬父母师长,谓之报恩福田-恩田。

第二、恭敬供养佛、法、僧三费,谓之功德福田-敬田。

第三、布施财物医药给所需者,谓之济贫福田-施田。

生养我者,父母也。人们前世所结之因,而今世投在父母膝下之缘,为人子女,当知母亲十月怀胎,大腹便便,行动艰难,吃涩吞酸,饮食不振,而生产之时,死去活来,更是苦不堪言;自幼抚养,哺乳负抱,洗刷尿屎,不避污臭,饮食汤药,随时关心;父为家庭生存活计,劳力劳心。父母养育之恩,山高水深,不望报答,但愿成人,福乐终身,恩重如山,何能不报!故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制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身既为人,入学读书,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或随师习艺,培养生活技能。父母师长,养育教导之恩德,使人能得第一福报。若恩不报,损德败福,莫此为甚。为人子女,当知报恩,世代相承,人类福乐,故称为「报恩福田」。

佛乃圣中之圣,所说佛法,皆能利益世间;宏传佛教者,僧人也;故此三宝-佛、法、僧,称为苦海慈航。六道众生,仗佛法圣僧之慈悲摄化,皆能离苦得乐。三宝恩德,能使世界光明,人心安乐,增进福利。能随时恭敬供养,冀以佛法久住世间,利乐众生,功德无量。故恭敬供养三宝者,谓之「功德福田」。

世上贫苦的人,皆因前世少修善法,未行布施,不尽孝敬,不尊师重道,故今生遭受贫苦之报;若再不修行转业,来世人身难保。今生既已为人,已属幸运万分,凡经济能力所能做得到的,或是财富之人,当应广行布施;只要是救灾救难,修桥筑路,施衣施药,赠钱送米,及一切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即应以利他人之所需。如此,来世不但别业所感,自己能得自然财富,事业兴隆,娇妻美眷,家庭和乐,佣仆忠勤,并得孝子贤孙,一切吉祥如意,得大幸福,而且福报可延及子孙,长发其祥,光宗耀祖,名振家邦。若人人皆能行惠施利济世间,共业所感,来世必然可免贪己心之乱以及水火刀兵、天灾人祸之苦。

以上三种福田,世人如能及早觉悟,力行不懈、恶报自然消除。久而久之,因共同的善业利行所感,「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自然会感得风调雨顺,四时顺序,国泰民安,人人富足,民富国强,互相利乐,天下自然太平,共享世界和乐之最大福报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看开: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佛教故事:禅·看开: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生活原本没有烦恼,当欲望之火被点燃后,烦恼就来敲你的心门了。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你开始计较得失,贪求更多时,痛苦便来缠身了。从前,有个百万富翁,每天让他劳神费心的事情跟他拥有的财富一...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二十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二十集)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二十集)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是研习《孝经》最后一天。今天要讲的是最后一章「丧亲章第十八」。「丧亲章」这一章是讲到孝子父母过世,应如何来做好送终,办理丧...

贩海客诵《金刚经》而幸免杀祸

贩海客诵《金刚经》而幸免杀祸

唐朝有一个富商,坚持不懈地读金刚经。经书总是带在身边。曾在国外做买卖,晚上住在一个海岛上,众商人贪图他的财,一齐杀了他,把他放在大笼子里,压上大石头,连经书一起都沉到海底。第二天天刚亮。众商的船开走...

放生文库:戒律的结集与发展一

放生文库:戒律的结集与发展一

戒律的结集与发展一佛陀所说的教法,在佛世时是没有具体的形式与行文规定,而是随机施教。我们如果深入研究大小乘及显密等各宗的佛学,就可以知道释迦如来所说的一代时教,本来就是上继无始以来的初世,下及永无尽...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8、能忍自安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8、能忍自安

48、能忍自安佛经说: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种种的痛苦的意思,堪忍受什么痛苦呢?台风地震啦,天灾地变啦,气候有春夏秋冬、寒冷啦、炎热啦种种的痛苦。人的身体有生老病...

拿什么拯救江豚

拿什么拯救江豚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国宝”江豚活动最频繁、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但从3月3日到今天的44天之内,洞庭湖区域却发生12头江豚死亡事件。有9头江豚死亡集中在一个星期内被发现。不仅是洞庭湖,鄱阳湖近期也发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