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布施法要

「布施」这个名词,是从印度语「檀那」或「陀那」翻译过来的。檀那与陀那的意思,即为布施。凡以自己的财物分布给他人名为「布」,以人之忧为忧,戚人之苦为苦,人饥己饥,人困己困;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克己待人谓之「施」。行布施的人,称为「施主」或「檀越」。檀者即施也,若人行布施,福报所感,来生得超越贫穷苦报,获得福乐善报,故名为越,是名「檀越」。梵语又称檀越为「陀那钵底」,因为陀那是施,钵底是主,合起来就是「施主」的意思。

自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慈悲喜拾,乐善好施的美德,即遍布于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合流,形成了世界上更为优美的文化。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光辉灿烂的史迹,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民富国强的世代。后来因人心不古,道德沉沦,无我利他的精神,渐渐消失,自私自利的不良现象,日渐产生,因此人们亦逐渐贫困了。虽然仍有许多乐善好施的人,但大多数心中,多多少少总因贪心所使,先是自己有所祈求,因而求利,进而贪名。凡修桥筑路要留名,布施建寺要留名,塑造佛像要留名,做了点慈善公益要留名,僧尼向他化缘要留名,帮助别人之穷困也要留名心中总存着一种希求福报的观念。有些甚至于稍微布施一点,做了些微善事,也要向人宣扬,有的连一点布施心都没有,拿着三枝香摇摇拜拜,硬求佛祖菩萨,天公神鬼保佑平安大赚钱。世人如此,不但得不到保佑增福;相反的,有许多常行布施的人,家道日渐穷困衰颓,甚至灾难横生。有些人觉悟到,这可能是另有业报,但有的竟愚痴到怨天尤人,责怪有求不应,因此不信善有善报之说;有的竟认为,为善恶报,久而久之,连一点布施心都没有了,反而还要在穷人身上打主意,共业所感,当然会造成了不可收拾的灾报。究其原因,不是行善没有善报,乃是所为之善,不得其法,福田为贪欲的砂石所积,福报之种子不能长出茁壮的芽苗,那里还能谈得到开花结果呢!

布施有布施之道,人们应该如何布施,才是合法呢?依佛教所言,布施要「三轮体空」,才算如法。所谓三轮是指「布施者、受施者、所施物」。凡是布施行善的人,有这三种相存于自己的意识中,谓之「有相三轮」。而不能算是真正的「檀波罗蜜」之行(波罗蜜即究意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究竟的布施。在心意中,应该消灭三轮之相,于无相而行布施。虽有布施之行为,但无任何希望与祈求的意愿和心念,这才称得「三轮清净」的究竟布施。这种无相布施,不但是物质的「财施」,且包括精神方面的「法施」与「无畏施」。金刚经上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要把行施的这三种相,从自己心中除遣无余,使自己之心田,成为最清净毫无杂染的福田。心地观经上说:「三轮清净是檀那,从此修因德圆满。」唯有去此三种众生之轮相行施,久久不懈,不厌不恼,不生退悔颠倒之心,一旦善业所感,福报因缘成熟的时候,不但灾难远离,家门清吉平安,子孝孙贤,大富大贵,一切福德感报,水到渠成,自然圆满,不求而至。不特佛法如此教人,即中国亦相传「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圣训,就是西方的耶稣,也教人为善与奉献,「右手做的,不让左手知道。」由此可知,佛教三轮清净布施的重要性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害人害己

害人害己

从前有一个愚痴的人,因为他和别人有仇,所以常常要想出方法来报复。可是他怎样也想不出方法,因此抑郁在心,终日不能快乐。有人问他道:“你为什么这样抑郁不乐呢?”他回答道:“有一个人常常说我的坏话,所以我...

慈惠法师:菩萨的样子

慈惠法师:菩萨的样子

菩萨是什么样子的呢?菩萨就供在庙里,是不是就长这样呢?在《普门品》里提到,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济群生,于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让自己化身成千百亿,也就有了千百亿种样貌。某个寺院的信徒,家境...

达真堪布:犯错误就看“见解脱”,能消业吗?

达真堪布:犯错误就看“见解脱”,能消业吗?

达真堪布:犯错误就看“见解脱”,能消业吗? 听说“见解脱”能消十万劫业障。如果犯了错误,看了“见解脱”,能消业吗?作者:达真堪布 答:这就看你的根基了。闻解脱、见解脱有很多,它本身确实有那么大的功德...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5】药师禅:人生可赶,且不可急。赶,是风景;急,只会让心灵煞风景。赶,是山一程,水一程,千里万里;急,是雨一阵,风一阵,风雨交加。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态,...

佛教的节日

佛教的节日

佛教有很多节日,佛菩萨出生、削发、成道、涅槃都在各自的崇奉者中形成节日,历经传承,孕育出许多佛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向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敬献供品、懊悔己过、布施僧贫、持斋念佛,以表达忠诚的宗教情怀和...

净土法门法语:一定是原谅别人,不要原谅自己

净土法门法语:一定是原谅别人,不要原谅自己

1幸灾乐祸是缺德、是恶念,所以真正学佛人,众生得福,他生欢喜心,没有一点嫉妒心;看到众生遭难,他生同情心、怜悯心,决定没有幸灾乐祸的念头。所以你看会修的人,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只有提升,没有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