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布施法要

「布施」这个名词,是从印度语「檀那」或「陀那」翻译过来的。檀那与陀那的意思,即为布施。凡以自己的财物分布给他人名为「布」,以人之忧为忧,戚人之苦为苦,人饥己饥,人困己困;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克己待人谓之「施」。行布施的人,称为「施主」或「檀越」。檀者即施也,若人行布施,福报所感,来生得超越贫穷苦报,获得福乐善报,故名为越,是名「檀越」。梵语又称檀越为「陀那钵底」,因为陀那是施,钵底是主,合起来就是「施主」的意思。

自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慈悲喜拾,乐善好施的美德,即遍布于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合流,形成了世界上更为优美的文化。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光辉灿烂的史迹,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民富国强的世代。后来因人心不古,道德沉沦,无我利他的精神,渐渐消失,自私自利的不良现象,日渐产生,因此人们亦逐渐贫困了。虽然仍有许多乐善好施的人,但大多数心中,多多少少总因贪心所使,先是自己有所祈求,因而求利,进而贪名。凡修桥筑路要留名,布施建寺要留名,塑造佛像要留名,做了点慈善公益要留名,僧尼向他化缘要留名,帮助别人之穷困也要留名心中总存着一种希求福报的观念。有些甚至于稍微布施一点,做了些微善事,也要向人宣扬,有的连一点布施心都没有,拿着三枝香摇摇拜拜,硬求佛祖菩萨,天公神鬼保佑平安大赚钱。世人如此,不但得不到保佑增福;相反的,有许多常行布施的人,家道日渐穷困衰颓,甚至灾难横生。有些人觉悟到,这可能是另有业报,但有的竟愚痴到怨天尤人,责怪有求不应,因此不信善有善报之说;有的竟认为,为善恶报,久而久之,连一点布施心都没有了,反而还要在穷人身上打主意,共业所感,当然会造成了不可收拾的灾报。究其原因,不是行善没有善报,乃是所为之善,不得其法,福田为贪欲的砂石所积,福报之种子不能长出茁壮的芽苗,那里还能谈得到开花结果呢!

布施有布施之道,人们应该如何布施,才是合法呢?依佛教所言,布施要「三轮体空」,才算如法。所谓三轮是指「布施者、受施者、所施物」。凡是布施行善的人,有这三种相存于自己的意识中,谓之「有相三轮」。而不能算是真正的「檀波罗蜜」之行(波罗蜜即究意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究竟的布施。在心意中,应该消灭三轮之相,于无相而行布施。虽有布施之行为,但无任何希望与祈求的意愿和心念,这才称得「三轮清净」的究竟布施。这种无相布施,不但是物质的「财施」,且包括精神方面的「法施」与「无畏施」。金刚经上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要把行施的这三种相,从自己心中除遣无余,使自己之心田,成为最清净毫无杂染的福田。心地观经上说:「三轮清净是檀那,从此修因德圆满。」唯有去此三种众生之轮相行施,久久不懈,不厌不恼,不生退悔颠倒之心,一旦善业所感,福报因缘成熟的时候,不但灾难远离,家门清吉平安,子孝孙贤,大富大贵,一切福德感报,水到渠成,自然圆满,不求而至。不特佛法如此教人,即中国亦相传「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圣训,就是西方的耶稣,也教人为善与奉献,「右手做的,不让左手知道。」由此可知,佛教三轮清净布施的重要性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父母逼婚?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父母逼婚?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父母逼婚? 问:我们到了一定年龄,家里人就开始安排各种相亲,开始逼婚,让很多人都不愿意回家,请问上师,父母这样做对吗?达真堪布答:结婚、生子,这些都是要靠缘分的。如果缘分到了,好比...

文殊菩萨的故事:法华多宝—神英和尚

文殊菩萨的故事:法华多宝—神英和尚

法华多宝—神英和尚       唐朝神英和尚,是沧州韩氏之子,他幼年就出家,有着清明的节操以及坚定如金石的求法意志。壮年时,就皈投于南岳神会大师的座下,希望能够好好学到出世大法,时间在不知不觉间过去...

佛教故事:罗汉菜:火中得子

佛教故事:罗汉菜:火中得子

火中得子从前有一居士,他的夫人怀孕多月了,但不知道将生男抑生女。一天,请佛到家供养毕,请佛占他夫人的相,将来为生男还是生女?佛是大智慧的人,即答道:「后当生男,端正殊好,将来长大为人中第一,后当出家...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

日慧法师: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译念阿那般那,或简称念安般的。音...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六节 见坏僧,誓毁佛地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六节 见坏僧,誓毁佛地

第六十六节 见坏僧,誓毁佛地干隆皇帝私下江南,漫游各大名山圣地,有一天来到南海普陀山,因为他是私访,所以人不知鬼不觉,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当今皇帝圣驾亲临,所以一切都是随随便便。普陀山有一个不好的风气,...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莲池祩宏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莲池祩宏禅师悟道因缘

莲池祩宏禅师悟道因缘杭州云棲祩宏禅师,字佛慧,号莲池,俗姓沈,杭州仁和人。祩宏禅师十七补诸生(明清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之学者),以学识德行而名重一方。其邻居有一位老婆婆,每日坚持念佛号数千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