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生死泰然

死亡是历来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但是时代的进步,“生死学”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其实,人间最大的问题,一是“生”的问题,二是“死”的问题。

生要居处,死要去处;有的人为生辛苦,有的人为死挂念。佛学就是生死学,例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就是解决你生的问题;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决你死的问题。只是因为人有“隔阴之迷”,换了一个身体就不知道前生后世,因此自古以来对生死茫然无知,成为天下最难解决的问题。

其实,人之生也,必定会死;人之死后,还会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环形的钟表,如圆形的器皿,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生死只是一个循环而已,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也不是开始,收也不是结束;开始中有结束,结束中有开始。

在佛门里,有许多的大德高僧,他们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生要欢欢喜喜而来,死也要欢欢喜喜而去;因为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无有休止啊!

从历史上看一些禅者,有的田园荷锄而亡,有的自我祭拜而终;有的吹箫奏笛,泛舟而逝;有的东门西门,向亲友告假而去。所谓“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来来去去,根本就不用挂怀。正如衣服破旧了,要换一套新衣;房屋损坏了,要换一间新屋;连老旧的汽车都要淘汰更新,何况人的身体老迈了,怎能不重换一个身体呢?

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拉伯雷(FrancoisRabelais)说:“笑剧已经演完,是该谢幕的时候了!”他对于死亡表现得潇洒自在,毫无依恋;哲人卢骚(Jean-JacquesRousseau)临终时安慰夫人:“可别伤心,你看,那边明亮的天空,就是我的去处!”真是自在人生的示范。

死亡不足畏惧,只是死亡以后就像移民一样,你到了另外的国家,你有生存的资本吗?只要你有功德法财,你换一个国土,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

现在社会上有“安乐死”的说法,其实“安乐死”是要比“痛苦生”还要好很多!快乐人生当然畏惧死后痛苦,如果“生死一如”,又何必“贪生怕死”呢?

佛教净土宗称死亡为“往生”,既是往生,就如同出外旅游,或是搬家乔迁,如此死亡不也是可喜的事吗?所以,死亡只是一个阶段的转换,是一个生命托付另一个身体的开始。因此,死亡不足惧,面对死亡,要顺其自然,要处之泰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转化自己的因果

转化自己的因果

转化自己的因果 当我们身体生病,疼痛难忍时,心不能着急。 首先你要知道,这是自己的因果,肯定是因为自己曾经杀生,所以才要感受的短命多病的果报。你能相信这个道理,然后如理如法地去忏悔杀生的恶业,这样...

最有效的化煞物品 家中需要常备

最有效的化煞物品 家中需要常备

一说到化煞,相信许多人不会陌生的,但凡对风水有一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化煞的重要性,化除煞气,改变运势,对于我们的财运、爱情和健康都非常有好处,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有哪些化煞物品可以选择和使用呢?其...

宽运法师: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化烦恼为菩提

宽运法师: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化烦恼为菩提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上) ──化烦恼为菩提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被吓倒,原来人生竟有这么多的烦恼!其实「八万四千」只是一个概数,表示烦...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荣 (乱世高僧)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昙荣 (乱世高僧)

昙荣 (乱世高僧)寺院里聚集着一群人,有身穿袈裟的僧人,也有没有出家的俗人。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一位法师宣讲华严经。 法师叫灵裕,是南北朝和隋时的著名高僧,人称裕菩萨。在听说的人中,有一个刚...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兜率从悦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兜率从悦禅师悟道因缘

兜率从悦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兜率从悦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熊,赣州人。从悦禅师少时即投本邑普圆院出家,受具足戒后,一度学习经论。后游方参学,于道吾山充当首座和尚。一日,从悦禅师率...

达真堪布:前世的亲人为我做超拔,能利益到我吗?

达真堪布:前世的亲人为我做超拔,能利益到我吗?

达真堪布:前世的亲人为我做超拔,能利益到我吗? 问:如果我过去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为我超拔,我现在能得到利益吗?我现在为其他道的家亲眷属做超拔,他们能得到利益吗? 答:能得到利益。做超拔,就是把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