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正与邪

传说,曾子的母亲去逝的时候,因为家贫,找不到一条布可以把母亲从头到脚完全覆盖起来;于是有人建议,把布斜过来,不就可以遮盖全身了吗?曾子说:“不行,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

斜,就是不正;不正,就是邪。所以,一个人的人生观,是正是邪,关系重大。

在佛教里讲到“八正道”,教人要奉行八种正法,就是:

第一、正见:即正确的见解与观念。正见是修行的导师,如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罗盘一样。正见又像一部照相机,拍照时必须调好光圈、距离,画面才能清晰美丽而不会走样。

第二、正思:正思就是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远离邪妄贪欲,作真理智能的思量分别。

第三、正语:即远离一切不慎之语、诽谤之语、傲慢之语、辱骂之语、刻薄之语、花言巧语和虚妄不实之语。

第四、正业:指正当的行为;亦即行为举止正当,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等一切邪妄。

第五、正命:即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的正当方式。

第六、正勤:正勤就是正精进。精是不杂,进是不退;亦即朝真理的目标勇猛迈进。

第七、正念:就是清净的意念,即不生邪念,忆持正法。

第八、正定:即以正确的禅定集中意志和精神,使散乱的身心注心一境。

“八正道”是人间生活中,人人皆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如果不能奉行“正”道,就会走入“邪”道,这是多么危险啊!

有位沙弥夜归过晚,不得入城,便在城外树下打坐,等待天明。夜深时,来了一个恶鬼,面孔狰狞,要吃沙弥。

沙弥说:“我和你无冤无仇,我们相隔很远,你为什么要吃我!”

恶鬼问“你和我为什么相隔很远?”

沙弥说:“你吃了我,我是修道的人,我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吃了我,你的恶行恶心,一定会堕入地狱,这不就相隔很远了吗?”

恶鬼闻言大悟,知道邪不能胜正,惭愧而去。

法,有正邪之法;人,有正邪之人;事,有正邪之事,吾人岂可正邪不分呢?所以,人生不能没有信仰;有信仰就会懂得“正邪之别”,这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沙门的忏悔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沙门的忏悔

沙门的忏悔忏悔是出于心灵深处,是良心的发现,目的是在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获得对方乃至社会的尊重,它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意识,而不是外加的,迫于外来压力的忏悔那只是小学生写的检讨书,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于已...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宋沙门释慧简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僧伽罗摩长者子。乃至六出家为道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僧伽罗摩长者子白世尊言。愿世尊听出家学道。时僧伽罗摩得出...

为何为富不仁却能富贵善终—且看三世因果

为何为富不仁却能富贵善终—且看三世因果

为何为富不仁却能富贵善终---且看三世因果  清顺治年间,顺义县有一富户姓贡,家中财产颇丰,中年时有了儿子贡庆有,贡家一佣人也生了个儿子叫李福。在佣人的请求下,贡家允许李福陪同贡庆有跟随同一位老先生...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鬥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

陈兵:莲池大师对“三教一家”说及儒、道的评判

陈兵:莲池大师对“三教一家”说及儒、道的评判

陈兵:莲池大师对“三教一家”说及儒、道的评判 ——摘自《佛法真实论》(宗教文化出版社二○○七年) 晚唐以来,三教融合,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明代社会,“三教一家”之说盛行,成为被社会人士普遍...

67以出家僧众为佛教重心的传统能继续维持吗?

67以出家僧众为佛教重心的传统能继续维持吗?

以出家僧众为佛教重心的传统能继续维持吗?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佛教从印度到中国,乃至到韩国、日本和越南,两千五、六百年来,没有发生过这个问题。但是在一百年前,日本佛教由于明治天皇时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