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名与利

火车站前,公共汽车里;甚至海上的行船,空中的飞机,每天人来人往。万千的行人当中,当然有的人是为了行善服务,也有人是为了讲学说教;利他为人者固然有之,但是多数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二字。

名,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可。所谓名,应该要求善名、好名;所谓利,应该要求善利、净利。如果“求名反辱”,或是为利而造下恶缘,那就划不来了。

多年前,在佛光山曾为了服务来山参访的善信,不惜以高薪雇请一位老婆婆负责清扫厕所。然而老婆婆每遇有人如厕,都要向人收取新台币二元;虽然常住一再表明,既已接受薪津,请他不要再向人收费。但是老婆婆说,不收取二元,坐着看守,实在太无聊了,他不愿意再继续工作。可见得有人好名,有人好利;名利可以慰藉寂寥,实在不无道理。

所谓名,三代之前唯恐好名,三代以后唯恐不好名。真正好名者,忠孝节义、慈悲喜舍,皆为善名;若能服务社会、贡献人群,则必能更加为人所歌颂。只是,世间上有的人只好虚名、只重假名,甚至不顾身后被人批评的恶名,这就绝非智者所当为了。

所谓利,将本求利、与人共利、谋取衣食之利,都未可厚非;如果诈取非利,或者因利害义,导致身败名裂,则就得不偿失了!

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比金钱名利更重要的,是健康、是欢喜、是满足、是和谐;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更不是个人的名与利。战国名将乐毅说:“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可见国家的名声比个人的名誉重要。吾人应该把团体的名声、家庭的名声、父母师长的名声、朋友同辈的名声,都看得比自己重要;当别人都有名了,水涨船高,还怕自己没有善名吗?

所以,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一定要像行云流水一样,任运逍遥,自由自在;不要因为名强利锁而自我束缚、自我设限、自我封闭。一个人名利的欲望愈大,幸福的笑容愈少;一个人名利的拥有愈多,生活的压力愈重。有名利,要能与家人亲友共享,要能对国家社会有益;有名利,要能造福人类,要让名利不只是一时的,而能为千秋万世留下历史,那才是真正的名利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学道尼姑竟容淫污 败德书生鬼夺其魄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学道尼姑竟容淫污 败德书生鬼夺其魄

学道尼姑竟容淫污,败德书生鬼夺其魄张士进,清朝杭州人。他外表俊美灵秀,而且又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所以年轻时就中了举人。他此时前程,正是极为光明远大的时候。但当他和哥哥士宏,为了参加国家的抡才大典进士...

宣化上人:这样一想,你就没有脾气了

宣化上人:这样一想,你就没有脾气了

  这样一想,  你就没有脾气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世诸佛所有愿 菩提树下皆宣说一剎那中悉现前 汝可速诣如来所三世一切诸佛,所发种种的大愿海。佛在菩提树下,统统宣说出来,令众生知道佛所发愿,是...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换种心态,让喜乐遍满生活!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换种心态,让喜乐遍满生活!

幸福的人生中总是相似,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究其根本,还是出在心态上。人总会在某一个阶段陷入低谷,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做的是幼师工作,常常在我面前抱怨幼儿园的孩子难以管教,每天都觉得乏味,想要换...

【民间佛教故事】镜面王的善巧劝诫,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民间佛教故事】镜面王的善巧劝诫,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当遇到别人意见与你相左时,你是坚持己见,还是两厢对比后再做出判断或选择?当遇到不熟悉的事物,你是退缩不前还是保持浓浓的探知欲?当了解到一种全然陌生的宇宙真谛,但与你自小的认识、经验都违背时,你是全然...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

证严法师 莫轻少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佛陀有一位眼盲的弟子正在穿针,穿了半天穿不过去,就说:「请肯发心积功德,请为我穿个针吧!」 这时佛陀正好从他的身边经过,便伸手接过他手里的针,...

索达吉堪布: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索达吉堪布: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索达吉堪布: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问:如何认清人生无常之真相? 索达吉堪布:莲花生大士在教言作过比喻:有个人不慎坠落悬崖,慌乱中抓住了崖壁的一把草,身下是万丈深渊。这时出现一只白老鼠和一只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