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佛教如何看待神通与感应

网友:我的问题就是,我接触的不少人,是被吸引过去说去信佛,经常的原因是有人说佛有神通,有特异功能,我想在这里问一下是不是真的。

学诚法师:神通肯定是有的,就比如说我在说话,你为什么能够听得到,这也是一种神通,有神通你才能够听得到。只是神通力有大有小。如果说没有的话,他不可能会有那么多人去信。

网友:众生因无明而造业,当年佛用神通带难陀去游历天国与地狱,让难陀升起了学道的精进心与敬畏心。为何现在罕有诸佛菩萨示现神通,而让无明众生了知前生后世?末学身边的很多亲友都说没有亲见诸佛菩萨所讲的地狱天堂、神通,故都不信佛。

学诚法师:佛菩萨示现神通,一定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对特定的人,不会普遍。神通只是修行的副产品,不是修行的根本,更不是修行的目的,以神通接引,容易使众生误入歧途。

网友:社会上又有很多关于菩萨显灵的报导,说很多人都看到了,还有人抓拍到了画面。比如1997年普陀山观音显灵事件。难道那么多看到的人都达到了明心见性吗?如若不然,观音菩萨既然可以偶尔示现,那么为什么不常常示现,让众生眼见为实,即刻生信呢?

学诚法师: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奈何众生无缘难度。譬如月在天上,本无分别之心,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水之处,月则不现。现世众生心垢深重,缺乏信心、恭敬心、皈依心,内在无感,外在何应?

网友:请问老师佛教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

学诚法师:佛教承认“神”的存在,六道中的天道众生,即是普通所说的“神”,但佛法并不崇拜这些神灵,更不认为人的生命掌握在神的手中。

  网友:佛如果是无神论者?加持是怎么回事?示现是怎么回事?经里的各种神迹让我们增长信心。

学诚法师:佛是无神论者,是指佛教从不认为有一个外在的“神灵”或“主宰”来决定人的命运。佛不是神,而是觉悟的人,他不能用水洗去众生的罪障,不能用神通拔除众生的业果,也不能把自己所证得功德转移到众生身上,唯是把自己修行成佛的道路昭示出来,让众生可以效学,从而获得解脱。

网友:佛智圆满,能知我们的心念如观掌中果,神通的显示也是为度众生,是否超越了“有神”“无神”这两个标签?译经大师们不曾增减一字,2500年后的我们该如何看待经本中的神迹?

学诚法师:凡夫因为自己难以达到,故认为是神迹;在佛菩萨本身,一切都是业果。

网友:请问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作何解?人在遭遇灾难前也总产生一些预感,又作何解?

学诚法师:佛法讲“依正不二、自他不二、身心不二”,人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人的身心之间,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平时不能感应相通,是被深重烦恼所覆蔽。

网友:每个人心都有一个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佛。佛不是神。为什么在学修的过程中,总会有人说有佛的感应呢?

学诚法师: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佛性,即本具的自在光明,当通过修行破除了一分障碍,光明便显现一分,这种内心光明的启发,以佛菩萨的行相而显现出来,就是所谓“感应”。

网友:近来看到《山西小院》等很多颂扬地藏王菩萨加持功德的内容,基本都是讲念诵地藏经消除病障、业障。弟子心中有个疑惑:是否我们得病就不用去医院,在家专心念佛即可解决问题?对很多念佛、诵经时出现瑞相的宣传,佛弟子当如何看待?

学诚法师:诵经、念佛可以消业的道理,是通过诵经忏悔,令身心清净,减轻烦恼障,让自己过去生曾经造的善业提前感果,让身体重新健康,因为烦恼是让我们善业不能先感果,反倒让恶业先感果的主要原因。佛法的重点在于因缘果报,自己的业因是根本,佛菩萨的加持是外缘,若一味求感应,与迷信无大区别。

网友:常看到听到运气不好的人跑去寺庙里做法事求保佑。我想问,真的可以改变运气吗?

学诚法师:这是错解佛法,至少是片面理解佛法。如理信佛、学佛一定能改变命运,但这不是因为佛菩萨的加持保佑,而是自己身心行为的改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有时候念咒为什么不管用呢?​

达真堪布:有时候念咒为什么不管用呢?​

达真堪布:有时候念咒为什么不管用呢? 问:为什么有的时候念咒不管用? 答:让大家念咒,都念了,但是很多人没有得到利益,于是就怀疑:“是不是念咒不管用啊?”不是不管用,还是没有念好,还是不会念。念咒...

头疼医脚

头疼医脚

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研发中心,拥有40 多名全球顶级的IT 精英。这些精英每年为微软创造了大量财富。公司也为他们提供十分优厚的福利待遇,除了高薪,甚至还配备了篮球场、游泳池和健身房。但公司有条规定:...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当我自以为有佛菩萨加持时,无常正在逼近

我是湖北到长沙工作的一个佛教徒。春节前,当我备好行囊准备回湖北时,武汉“封城”了,我被截留在了长沙。当时的失望和沮丧不言而喻。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没赶回湖北,让我避开了陷入疫情重灾区的危险,也成全...

斋堂礼仪需知

斋堂礼仪需知

斋堂规矩在斋堂就坐应礼让别人。应该将上座或空气好的座位,留给年纪较大的居士。端碗要用龙含珠的姿势,四指托碗底,母指扣碗边,不可让指甲伸进碗里。拿筷子不可一把抓,不可执太低,亦不可执太高。饭前洗手,不...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看经本第十四页第二行,是在第四品。我们先...

佛陀学生群情第​一的迦旃延--学佛网

佛陀学生群情第​一的迦旃延--学佛网

佛陀学生群情第一的迦旃延迦旃延在佛学生中称为群情第一,他思维敏捷,回答问题针锋相对,概念光鲜。如一婆罗门修道者问: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是为了什么?迦旃延答:为了贪欲。比丘与比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