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欲乐与法乐

世间上的人,种种的营求,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快乐处处求,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欲乐,一种是法乐。

所谓欲乐,一般说,世间上有“五欲”——财、色、名、食、睡。

财——财富人人都想拥有;拥有财富固然可以为人带来快乐,但是“人为财死”。因此,有钱有财有时也会带来许多的灾祸,财富有时也会造成许多的不幸。

色——男女情爱固然可爱,但是“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爱得不当,往往增加许多无谓的烦恼,造成“欲海狂澜”,不可自拔。

名——善名美誉,人人喜爱;可是“誉之所至,谤亦随之”,爬得高,跌得也重。甚至“盛名之累”,有时候也会带来许多的不幸啊!

食——千奇百味的饮食,固然饱人口腹;但是多吃,肠胃消受不了。所谓“病由口入”,何况很多的罪业,有时候也是由吃所产生的。

睡——睡,本来也是一种享受,但是睡多了,成为懒散,被人讥为“好吃懒做”,自己的前途也难以有很好的开展。

所以,世间的五欲之乐,只能说是一半乐,一半苦,苦乐参半。因为,“欲乐”有染污性、有短暂性、有不确定性,所以一个人种种的辛苦,种种的勤劳所追求到的欲乐,原来里面也有危害健康的毒汁。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教诫大家不可以纵欲。佛陀虽然不是完全教诫世人要禁欲,但是,欲需要疏导,欲海波澜,需要导之以正,所以要追求“善法欲”。

“善法欲”就是能带给人“法乐”,所以法乐就是精神上的快乐、真理上的快乐。例如行仁行义,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又如正知、正见、正念,也会给人带来法喜;甚至读书明理、听经闻法,都会带来法乐。禅坐里面的轻松自在、安祥和谐,自是一般的欲乐所不能比;蒲团上的虔敬谦虚,与圣贤接心、交流,其安乐更非世间的欲乐所能比拟。喜舍结缘,更能在大众里得到许多的法乐。

所谓“欲乐不可纵,法乐不可无”;聪明的人儿,在快乐之门里进出,你要那一种快乐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作明佛母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

作明佛母心咒作明佛母心咒原文:唵咕噜咕列啥梭哈作明佛母心咒注音:唵ong咕gu噜lu咕gu列lei啥yin梭suo哈ha观想方法: 观想上师作明佛母心间日轮上有红色“舍”字,周围有红色心咒“唵咕噜咕...

印光大师:我们为什么总是不能老实专修净业?

印光大师:我们为什么总是不能老实专修净业?

今人稍于经教有得,即注重于研究;稍于宗意有所发明,便注重于参究。其源总因不知自己是业力凡夫,不能自证解脱耳。(三编下·复周群铮居士书)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装假死 避灵猿七步学朝真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装假死 避灵猿七步学朝真

第二十四回 遇白熊三尼装假死 避灵猿七步学朝真话说永莲入魔愈深,忽见金甲天神,手执八棱金瓜锤,闯进石洞,照定她顶门就打,她那一吓真是非同小可,故哎啊一声极叫。妙善大师等二人,竟被她叫出定来,看她失张...

达摩论宝

达摩论宝

达摩论宝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南天竺人,出身婆罗门贵族,是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来遇到般若多罗,为祖师所器重,而度化出家,改名菩提达摩。达摩未出家以前,就具有超人的才智、脱俗的善根,有一次般若多罗...

三人随喜射雀因缘果报

三人随喜射雀因缘果报

一天,佛陀在祇洹精舍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广说妙法。当其时,舍卫国中有一位修行外道的长者,财富之多难以计数。他的儿子年届二十,新婚未满七日,彼此相敬如宾,恩爱非常。这一天,妻子想到后花园赏景,于是夫妻俩...

仁焕法师看见活人的灵魂在地狱里

仁焕法师看见活人的灵魂在地狱里

摘录一段仁焕法师的开示给有缘人看:大家应该不要忘记地藏王菩萨这样的孝顺。我还没有出家前,我不是很孝顺的儿子,虽然学佛了,不相信因果,更不相信六道轮回。我以前经常说:“如果给我到地狱去我就相信有地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