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贝的无言血泪 伤害只为刹那光华

今年仲夏,我应邀去广西北海参加一次笔会,在这被称为“南珠的故乡”,我如梦方醒:“原来珍珠的形成竟伴随着母贝终生的血泪,是母贝的滴滴血泪凝成了那一颗颗珍珠的晶莹瑰丽。这使我重新面对珍珠那炫目的光彩时,心头平添了几分沉重。

返程的前一天,我和朋友一道参观了南珠宫。1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展示着罕见的巨型贝类和许多水产品的化石,其中一颗硕大如葡萄重达3.6克的珍珠,被称为“南珠王”,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天然海水珍珠,经国际珠宝专家鉴定,价值百万。一面墙上,40多米长的壁画,生动地记录了南珠的春秋史和久远的南珠文化。站在壁画前,美丽的人鱼公主似飘然而至,远古的涛声依稀可闻。正在我沉醉于大海深处的神光异彩和南珠的千古神韵氛围之中时,另一面墙上,一幅十分直观的人工养殖珍珠示意图和珍珠养殖箱让我惊愕了。示意图详尽地介绍了人工养殖珍珠的全部流程,包括母贝的选择。每年春天当母贝长到一定的规格时,如何在母贝体内“插核”。“插核”后的母贝又如何在受到刺激产生痛苦的情况下分泌出活性黏液,抵御这痛苦的折磨。在咸水的浸泡和与海浪的抗争中,随着刺痛的加剧,母贝不断地增加分泌黏液的数量。黏液的长期积淀,便形成了珍珠。我深深为大海之中一代代被迫为人类孕育珍珠的母贝而悲哀。那为了抵御刺痛的折磨而分泌的黏液不分明是母贝的血泪吗?而那珍珠的晶莹圆润正是母贝血泪的结晶。我真不明白,人工养殖珍珠技术已经沿袭了半个世纪,如今,转基因直至科隆技术都研究出来了,为什么珍珠养殖还是沿用着这种残忍的手段呢?

北海归来后的很长时间,心情一直抑郁。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我坚信地球是人与一切生物共同的乐园。多年来,以我蒙昧的心境还一直认为是由于一些小的寄生虫或沙粒偶然闯进母贝的壳壁间,母贝出于自我保护分泌的霰石经岁月长期磨洗形成了珍珠。南珠宫一行,彻底打破了我的无知和天真。大面积地用母贝的躯体培育珍珠,无疑是人类对其它物种的一种伤害,而任何伤害都极容易动摇我们对这个世界建立起来的善良和热情。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其生命都是高贵的,任何高贵的生命都本能地抗拒外来的伤害,致使伤害往往得到冤怨相向的回报。就自然而言,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往往造成洪水泛滥的回报,对稀有动物的捕杀,得到的是物种的灭绝、生态失衡的回报。对牡贝的伤害,其回报也已经显而易见。对时下珍珠的价格我没有详细调查,但南珠宫里那颗号称“南珠王”的天然珍珠也只价值数万。

珍珠的美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写下这篇短文并无意于贬低珍珠的美,也不想因此去剥夺众多企望为自己增光添彩的人的爱美之心,只是想以此提示有闲之士格外珍惜和善待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珍珠饰品,时刻想到那温柔纯净诱人的光彩是母贝血和泪凝成的,那光彩照人的美付出的是与我们同在一个星球上生存的母贝一代又一代痛苦的煎熬和生命的代价。由此,我将终生拒绝购买、使用任何与珍珠有关的饰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做了善事,为什么却得不到功德和利益呢?

达真堪布:做了善事,为什么却得不到功德和利益呢?

达真堪布:做了善事,为什么却得不到功德和利益呢? 戒体者和无戒体者做功德、做善事的结果不一样,如果相续中有戒体,然后去做善事,功德非常大。我们每天都在念、都在做,但若是相续中没有戒体,相续不清净,...

家里常见的旺财风水摆件

家里常见的旺财风水摆件

金钱和财富是大家在生活中都比较关心的,因为自己拥有了足够的金钱才会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那么金钱其实是和自己的财富运势有着密切联系的。大家都会想要增强自己的财运,那么有哪些旺财风水摆件是可以解决这...

钟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第二集)

钟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第二集)

钟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第二集) 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07/4/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2 尊敬的各位大德...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忍辱也是一种修行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忍辱也是一种修行

忍辱也是一种修行(1)唐朝天台山国清寺隐僧拾得与寒山子是佛教史上的两位著名诗僧。拾得的身世不详,据说他年幼时被人遗弃在赤城道侧,恰巧被正在经行的丰干禅师发现,带回国清寺中,因此名为拾得。寒山子,又名...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某选秀节目中,一位女士在作画,她对着一个年长的评委一通乱画,台下的评委们看得不以为然并且都失去了耐心,于是集体灭灯。这位女士忍着委屈继续画,最后将图画倒转,撒上白色的粉,呈现出另一个评委的像。此时大...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2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2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32】药师禅:看到别人的好,便心生嫉妒;看到别人的丑,便心生厌恶;看到别人的穷,便心生不屑;看到别人病老,便心生厌弃;看到别人不幸,就幸灾乐祸。全无随喜之心,慈悲之心,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