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一生要做的事情

一生要做的事情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把我们的短处及时收拢在自我检验的验光镜下,我们会发现,我们虚荣心有多高,我们背离光明的阴影就有多长。

虚荣每每伸出它浮肿的双手把我们捧到天上,但它永远不会在你落下来的时候承接住你身体的重量。

彩虹对天空说:是我装点了你的美丽。天空回答道:不,你的美是短暂的,而我拥有的蓝色是恒久的。

虚荣从我们内心跳出来表演时,我们的目光就会变得非常短浅。

虚荣用它表面的荣耀迷惑那些涂脂抹粉的人,但它终归是一场戏。

爱慕虚荣的人往往都要选择通向成功的捷径,这正是它们容易陷入困境的原因之所在。

虚荣也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师,它能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得出心灵的教训。

虚荣使人达到狂热,它所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使明智的人一眼便能看穿。

女人的虚荣心每每强于男性,可以这样说,爱慕虚荣是女人致命的弱点。

虚荣的表现像浮萍一样漂浮在我们心底,它随波逐流的特性,我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抑制内心的动摇。

当虚荣被揭穿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脸红,虚荣的暴露,透视出我们内心世界苍白的一面。

虚荣是我们最容易结伴的朋友,因而,面对虚荣,我们应该警醒,以免陷入朋友设置的圈套而变得愚蠢。

虚荣如花,开得鲜艳,凋谢得也最快;名利如茶,泡得越浓,日后味道就越清淡。

名利是我们共有的思想意识,它产生的激励机制,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行动,同时也时时刻刻为我们制造心灵的危机。

被名所累,被利所诱,这是我们常人难以挣脱的生活锁链;而名利却为我们连接出两条人生永恒不变的真理:辉煌与死亡的较量。

名利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它是一个特殊的交易场所,它暴露出我们人类最阴暗自私的一面。

我们不拒绝名利,但也不过分强求名利;对正常人来说,名利是一种目标,激励人们去奋斗、争取;反之,对非正常人来说,名利却是一粒产生邪恶的种子。

淡泊名利的人往往是饱经名利风霜苦难的人;淡泊名利能使我们更好地延长心灵的寿命。

名利往往是制造野心家的发源地,名利思想达到了极端,野心便膨胀出来,这是许多野心家由辉煌步入没落的根源。

创业开始以追求名利为动力,创业成功化名利为铺路的石子,这是许多成功之士保洁名利,巩固事业的重要秘诀。

有名,不要高高在上;有利,不要贪得无厌;我们务必牢记,成名者是从普通人中间推举出来的,你必须以朴素为本,才不会被名所惑。利益,是从艰苦的劳作中生产出来的,所以,你要懂得珍惜、知足,否则,利欲熏心,我们人生的健康最容易被利益摧毁。

虚荣与名利,两个孪生的姐妹,与我们形影不离的生活影子,它在左右我们的行动,在指挥我们的思想。面对虚荣,我们不为炫耀而迷失双眼;面对名利,我们不为名利所惑,以保持高洁的品行和平常心态为准则。淡泊名利,钙化虚荣,这才是我们一生中都要不停止去做的事情。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见多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令我时刻警醒自己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见多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令我时刻警醒自己

见多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令我时刻警醒自己敝人从事葬仪的工作,看到很多人间最悲痛的时刻,以及最令人伤感的场面,我深深感觉到人活在世上实在不过是一场梦或一出戏而已。一个人作梦不管多么美好或得意,迟早总会有...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三十五节 宝箧镜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三十五节 宝箧镜

第三十五节 宝箧镜昔有一人,贫穷困乏,多负人债,无以可偿,即便逃避。至空旷处,值箧,满中珍宝。有一明镜,着珍宝上,以盖覆之。贫人见已,心大欢喜,即便发之。见镜中人,便生惊怖,叉手语言:我谓空箧,都无...

一粒小纳豆 能治大毛病(图文)

一粒小纳豆 能治大毛病(图文)

纳豆对心血管的保健大有益处,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很高,而简单易做的纳豆是最好的保健食品,所以会备受关注。吃纳豆心脑血管不遭罪 日本是全世界心脑血管发病率极低的国家,据研究,除了良好的生活习...

照光法师:吃供佛的水果会受果报吗?

照光法师:吃供佛的水果会受果报吗?

随时 随性 随遇 随缘 随喜 随时 随性 随遇 随缘 随喜 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呀。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素食】上班族如何吃素?

【素食】上班族如何吃素?

吃素一族,如何吃出健康、吃出活力,也需要用心的;尤其不同族群,亦应有不同的需要。所以我们不但要吃素,还要有正确的素食观念,以及实际的饮食建议。三十而立之后,要怎磨吃素才能活力充沛,工作有冲劲?如果...

星云大师: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

星云大师: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

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太子辞别频婆娑罗王以后,披星戴月,忍饥受饿的又开始踏上他追求真理的征途。有一天,他到了一座寂静的森林,森林中有一位阿罗蓝大仙人在那里修行,太子记起苦行林中一位苦行者临别时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