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法在释尊在

法在释尊在

按照我们禅门的解释,法即释尊的觉悟。将释尊的觉悟原原本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这个觉悟的地方,释尊就能永生。

打比方说,"灯灯无尽"一语见于《维摩经》,如果将一支蜡烛的火移到下一支蜡烛,即使原来的蜡烛融化了,它所燃起的火仍是与原来别无二致的火,辗转连续不断地点燃下面的蜡烛,这支蜡烛本身尽管燃尽,但火却永远生辉。所以,在觉悟的灯火点燃的地方,释尊至今仍俨然活着。这样的解释是禅门的解释,大乘佛教全部做这样的解释。

法然上人在临终之时,有人商议上人的遗骸如何处置?上人说:"不用给我造墓,哪里有佛号,哪里就是我的墓。在这个世上,哪怕在穷乡僻壤,只要还有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法然就活在那里。"

思诵南无阿弥陀佛

我亦惟驻六字中

有法在的地方,祖师就活着。释尊也活着。所以严格护法,使它薪火永传,是我们的重大职责。

如此一想不能不发人深省:今天的日本,今天的日本佛教界,究竟还有法吗?

"不饮酒是佛"不被酒饮的坦山和尚

从前,第一个开设东京大学佛学讲座的原坦山和尚应邀到某家共进午餐。云照律师是赫赫有名的戒律家,滴酒不沾,而坦山和尚却是斗酒不辞的酒中豪杰,这一对偏偏碰到一起。

云照律师平素对信徒严格说教,见坦山和尚毫不客气开怀畅饮,终于忍无可忍,便点了坦山和尚几句。可坦山和尚却满不在乎,还大言不惭"不喝酒的家伙,不是人。"

"不是人,是什么?"云照不依。

"是佛啊。"坦山若无其事,弄得云照律师也有口难辩,只好忍气吞声。乐饮者中,自古不乏英雄豪杰、伟人、大艺术家,甚至名僧知识,所以不见得饮酒都是坏事。问题是酒无罪,而被酒乱智就成问题了。对我等并非英雄伟人的凡人因酒失去理智,贻害家庭、社会竟至身败名裂,如来深感痛心,因之严戒,曰"勿饮酒"。

至于被饮,就不仅限于酒了。我们实际上在被各种东西饮之,醉态百出,而旁观者的眼光也变得令人费解的盲目,麻木不仁。被色欲、财欲、空想饮之,为名誉心、文学、哲学、思想,甚至神佛陶醉,丧失一切自主性,进而丧失正确的理性和判断。大乘佛教在广义上将这些沉醉者统称为犯不饮酒戒者。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有隔阴之迷吗?

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有隔阴之迷吗?

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剎那,其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险恶。假如异生凡夫像阿罗汉圣者们一样,...

22.转法轮

22.转法轮

22.转法轮马胜正在鹿野苑修习着苦行。一天,他坐禅之后,看到远处有个沙门朝他而来。当这人走近时,他才发觉原来是悉达多,于是便立即跑去告诉其他四人。拔提说:“悉达多半途弃道。他吃饭、喝乳、又和村童共聚...

星云法师:拥有与享有

星云法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这一生当中,你究竟“拥有”多少?又“享有”多少呢? 在时间上,即使你“拥有”人生百岁,但是你可曾“享有”几时的清闲?诚如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青蛙与蝗虫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青蛙与蝗虫

稻田里有只青蛙,它很负责的看守者稻田,防止蝗虫前来偷食。有一天稻田的主人看见了青蛙闲在那里呱呱叫,怕它无聊的时候会祸害稻田,便对青蛙说:你的工作虽然干得很出色,可是你的学识却太差劲了。我希望你能分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男,自述从小聪明,读书不用费劲,和同学相处愉快,担任班上重要干部,在家乡很让父亲长脸,父亲一直认为这是自己教导有方的结果,但他自己心中认为父亲对自己没有什么教导,是自己...

杀生恶报:杀业现消的王德璘(12)《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杀业现消的王德璘(12)《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杀生恶报篇 第一章 屠宰】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上虞人王德璘,二十岁时,在清康熙戊午年六月廿七日,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