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热时说"热!",热杀你,冷时说"冷!",冻杀你,说法相当不客气。热时忘记自己适应热,冷时忘记自己适应冷,那就是不暑不寒之处吧。

彼岸是不暑不寒之地,没有善恶,没有喜厌,没有胜负,没有生死的对方,这样的世界在哪里呢?实际是必须在现实的此岸去发现。

除去了此岸,哪里也没有彼岸。用似是而非的空想和观念,我们不能得到满足。要在现实的、身在痛苦中发现没有痛苦的世界,身在生死中超越生死,身处寒暑中克服寒暑,那里一定有佛教的彼岸。

正冈子规临终前做了一首辞世的俳句。

丝瓜花开时,痰塞苦成佛。

"丝瓜花开时"是夏天的季题,而"痰塞苦成佛"是子规咏自己。子规濒临死亡,痰卡在喉咙咕噜作响,一口痰卡住,子规就会命归黄泉。如果拘泥于死亡边缘的自己,必定做痛苦的挣扎;而暂时离开现实的自己,能够客观冷静地进行观察做俳句,这样的心境不能不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这种心境,我们称之为彼岸。置身现实生活之中,居苦乐中而离开苦乐,居生死中而忘记生死,这样的心境,名之曰彼岸。

基督教有这样的说法:"不变成赤子心,就进不了天堂。"赤子心是什么心呢?有学者解释曰:"赤子,即十六个月时懂得一,三十二个月时懂得二。"并说懂得二,即懂得自己与别人的区别。懂得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即懂得好恶,懂得亏盈,懂得胜负,懂得善恶,懂得美丑,懂得生死。即意识的对立性分裂。"不变成赤子心,就进不了天堂。"即懂得二以前的、纯真的、本我的心,自觉自我意识以前的纯洁无瑕的心。

如其教诲"你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那样,摒弃自己与别人的区别,摒弃善恶、亏盈差异的心境,所以"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那里不就是彼岸吗。

亲鸾圣人所说"弥陀本愿不择老少善恶",是说在如来面前,老人、年轻人、善人、恶人一律平等,而达到老少善恶无区别的心境,即"到彼岸",抵达彼之岸。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可以等到年老了再修颇瓦法吗?

达真堪布:可以等到年老了再修颇瓦法吗?

达真堪布:可以等到年老了再修颇瓦法吗? 破瓦法是临终才用的,可以等到年老了再修吗?达真堪布解答:修行不是那么稳定,学佛也不是那么通达的人,最需要修三想破瓦法。有些人以为,“我现在不需要学修破瓦法,等...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一大早起来,寺院门口就吵闹不休,明远禅师前去询问,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屠夫想要进寺烧香拜佛,但是寺里的僧人嫌他满手血腥,不肯让他进殿,于是双方就在那里发生了争执。明远禅师看到了这个景...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唐玄奘的故事_玄奘的故事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唐玄奘的故事_玄奘的故事

唐玄奘的故事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

浪费食物会受到的果报

浪费食物会受到的果报

有一位老妇人曾在官宦人家的厨房里干事,经常做出过多的饭菜,吃不完就丢弃在水沟里。一天,她病死之后又活了过来,说:“我看到有两船抛弃的食物,又脏又臭。有人用铁鞭子打我,说这是我生前丢弃的食物,并且还逼...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语《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又称《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语原文:那谟薄伽跋帝、隶li隶路迦、钵啰底、毗失瑟吒、耶、勃陀耶、薄伽跋底、怛姪他、唵、毗輸驮耶娑摩、三漫多...

因上努力 果上随缘

因上努力 果上随缘

今天是小丫头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因为平常给她灌输了不少早起不迟到的思想,今天早上,小丫头早早就主动起床,而且还一边催我快起床。说是要快一点,不然就不能第一个到学校。在一切准备好,准备出门的时候,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