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心是明镜--盘珪禅师的教导

心是明镜--盘珪禅师的教导

"听不到只手之声,干什么都是虚的;能够听到只手之声了,干什么都是真实的。"白隐禅师如是说。不知道真正的自己的人,不管干出多么了不起的社会事业,也如画脂镂冰。画可能画得不错,却无痕可寻。不懂得真正的自己的家伙,无论怎样满腹经纶,无论怎样强词夺理,也只不过是云气雾霭,只不过是描绘在虚空之中而已。人们都忘记了这个重要的自己,眼睛只盯着外面的世界。

能够贯彻真我,则"歌者舞者皆法音"。即使唱"烟囱啊那么老高,都把月亮给呛着啦"也是念佛。哪怕跳起"拿酒来",他还是天真佛。这就是坐禅也无法达到、修行也无法达到的、本来彼此的本心。要自觉这一点,只要"无"进入无一物的境界,在那里自当了然。

心是明镜盘珪禅师的教导

盘珪禅师是德川时代的名僧,也是用极通俗的语言为大众指点禅之真髓的尊者。这位盘珪和尚常说:"名之自性清净心的人的本性,就像一面镜子。"

镜子里,本来没有东西。因为没有,所以什么都可以照出来。物到它的前面便映出,物去便消失。而且消失后不留痕迹。姑娘早晨起来照镜子,一看怎么今天白发一下这么多了?结果是先照镜子的奶奶的脸还留在里面是绝对不可能的。

镜子照到物,于镜子并无变化。照了而已。物消失,镜子没有丝毫减损。这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心,是我们的本性。好看的花映上了,镜子不会变得好看。臭狗屎映上了,镜子不会变脏。这叫做不净不垢。

其他善也不重要,缘无胜似念佛之善。

也无需惧恶,缘无胜似阻碍弥陀本愿之恶。

亲鸾圣人说过,佛性的尊严是任何恶也无法玷污的,任何善亦无补益。远远超越善恶的尊严,即我们的本性。

盘珪禅师说:"并非镜子映着物,镜子的分量就增加。并非物消失了,镜子的分量就减少。这叫不增不减。"《般若心经》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表现人的这种本性、即绝对本质的吧。

说人心像镜子,马上会联想到心里有个圆而发亮的东西,而镜子只是做个比喻,完全没有那种东西。所以,这叫空或无。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而至道无难禅师歌中说"确实知道它活着,且哭且笑无一物"也是表达这个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八则·福德的力量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八则·福德的力量

第八则福德的力量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

你会“吃”月饼吗?

你会“吃”月饼吗?

中秋佳节,家家都要吃月饼.但是,吃月饼也是有讲究的:一、先吃咸后吃甜.如有甜、咸两种月饼,应按先咸后甜的顺序来品尝,否则就吃不出味道来.二、品尝月饼伴茶水.月饼吃多了易腻,若配饮一杯淡茶(以花茶为宜...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临终或中阴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临终或中阴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

索达吉堪布:如何在临终或中阴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 问:如何确保在临终或中阴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 答:大家都清楚,修行人有三等,即上等修行人、中等修行人和下等修行人。如果再分,则有上上等、上中等...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酸菜鬼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酸菜鬼

酸菜鬼酸菜鬼,就是生孩子而死的女人变成的鬼,这种鬼一般是非常邪恶的,因为她们带的怨气很深。为什么叫酸菜鬼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只知道老家的人们都是这么叫。我小时候在嘉鱼县八斗乡住过几年,我就读的和平小学...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二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二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二 “是故号为阿弥陀”。法身充满不必说,从阿弥陀佛报身说,眉间的白毫要放光,胸间卍字德相放光,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一天都在念...

修行之道 不犯妄语

修行之道 不犯妄语

不犯妄语《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