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以素食为主 除病以恬静为高(健康箴言)

图文来源网络

养生以素食为主除病以恬静为高(健康箴言)-(如下式原文章内容)这是苏局仙为周浦敬老院的题联。选自《苏局仙联语选》。

素食是与荤食相对而言的。所谓素食是指素的饭食和不掺有肉类的用蔬菜、瓜果等做的菜。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发现,长期以荤食为主,容易导致疾病,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韩非子杨权》)。相反,素食饮食则较少罹患疾病。2000多年前,在《黄帝内经素问脏气发时论》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合理搭配的膳食原则。这里的五谷、五果、五菜都是素食,只有五畜是荤腥。显然,这是一个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的饮食养生原则。享寿101岁的药王孙思邈则提出每食不用重肉(《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的主张。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中也提出:每人每天应吃谷类、薯类及杂豆类等。这个膳食结构金字塔与《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原则是一致的。现代研究证实,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肥胖病、癌症等。联作者101岁时也题墨介绍自己的饮食养生经验:一日三餐,少荤多素。清洁新鲜,烹调合度。精粗结合,浓淡适宜。浪费宜戒,吝啬也非所宜。

上联主张养生以素食为主,既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对老年人的忠告。出于对老年人的关切,他还为敬老院题了另一联:

老易贪馋,应当留心饮食;

居宜清洁,更该注意卫生。

如有病应如何祛除呢?以恬静为高。恬静,是恬淡安静,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清人陈文囿曾言:欲延生者,心神宜恬静而无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医述医学溯源养生》)对于祛病,更要心神恬静,药固有安心养血之功,不若平心易气,养其在己而已。(明戴元礼《推求师意》卷上)人若能保持心神恬静,心情舒畅,无所营求,万虑俱忘,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就能保持正常状态,这样,不仅利于养生,也有助于防病除病。除病固然医药不可少,恬静养神更重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心中无一物 其大浩然无涯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心中无一物 其大浩然无涯

古时有位将军,骁勇善战,万夫莫敌。平时,他有一个爱好,喜欢陶器,有不少收集品,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欣赏。 一天,他把一个心爱的杯子拿在手中欣赏,心里正高兴,忽然手一松,杯子差点滑落在地,还好他动作快,...

妈妈的经历,带给我的反思

妈妈的经历,带给我的反思

前几天我看了这样一个公案故事:从前,有个屠夫 16 岁就开始杀猪,干了几年,后来听说卖猪肉更赚钱,又跑去镇上卖猪肉,很多居士劝过他,还给他讲了杀生遭恶报的故事。可这人根本不相信啊,依然执迷不悟。后来...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施灯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施灯

施灯佛陀教导我们:应时常发高尚的愿望,看见别人做高尚的事业,心里要随喜。对于自己所做的功德应回向给一切众生。发高尚的愿望,对于我们有人格和心智帮助很大。我们现在就举一个佛经里的例子来说明。《阿阇世王...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尝粪忧心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尝粪忧心

庾黔娄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

阿难三度拒闻佛法终破傲慢入诸佛道

阿难三度拒闻佛法终破傲慢入诸佛道

麦积山石窟-12窟阿难雕像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学生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道:“佛陀,阿难尊者经年跟随在您身边,他的记忆聪明都很高超,为什么人人都证得罗汉果,偏偏阿难心中还有烦恼,这是什么因?什么...

素鱼香茄子

素鱼香茄子

材料:茄子300公克、辣椒2根、姜1小块、素碎肉50公克调料:豆瓣酱5大匙、盐、味素各适量、酒、糖各1大匙做法:1、茄子洗后切成滚刀块,姜切成细末,辣椒切小段、与素碎肉备用。2、茄子放入热油中略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