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问:该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答:无垢光尊者说过:“昨天的事就像昨天的梦,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去怀念这些。”沉浸在过去的苦难或辉煌里,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如果非要追忆过去不可,那也应该与无常观结合起来,多多思维盛衰离合的道理。

对未来的百般筹划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网捕鱼一样,是不切实际的黄粱美梦。

故应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如果你非要忆念未来不可,则应思维死期不定。一想到这些,自己应该有种强烈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要随便散乱放逸。

对现在的事情也不能太执著,很多人把什么都看得特别实有,因实执而造下各种各样的业。若能以无执著、空性、如幻如梦的见解印持,就会知道很多行为皆无实义。

总之,我们平时不要忆念过去的种种,想这些也没有什么用;不要执著现在,莫以种种分别念扰乱自己;不要妄想未来,应舍弃一切虚幻的梦想。退一步说,若是这些分别念断除不了,也应依正知正念将其转为道用,一定不要随妄念而奔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陈士强佛祖释迦牟尼在世之时,虽然已有根据直接的听闻或间接的传授而能讽诵若干篇佛语(此为口语佛经的原型)的僧人,但由于那时尚未对佛典作系统的分类整理,因而还没有“三藏”...

达真堪布:任何时候都要稳重

达真堪布:任何时候都要稳重

达真堪布:任何时候都要稳重 在做人的原则中,第一重要的是智慧和稳重,稳重即不退失自道。 在世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饿了吃,困了睡,这样活着跟牦牛有什么区别? 你天天上班,牦牛也一样天天...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善生长者归佛化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善生长者归佛化

善生长者归佛化 佛陀有一次从憍萨弥罗国顺着恒河的流水,进入摩竭陀国的罗阅祇城内。这时城内有一位富家的公子,早上起来就来到郊外园中,先湿了衣服,然后湿了头发,恭敬合十,先向东方礼拜,然后再向南西北方...

安葬择吉日大师 避开对长子不利的日子 杨公忌日

安葬择吉日大师 避开对长子不利的日子 杨公忌日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谁都逃不过这一遭。中国人对于丧事特别讲究,他们认为选定吉利的安葬日子,可以让死者入土为安,还能让死者的后代子孙受到死者的庇佑,一生平安顺遂。那么,安葬择吉日大师在选择安葬吉...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去喝茶,下午见演道师。荣君居士高兴答应了。那一天(2011年)是个周六,一块儿三个居士喝茶谈佛。荣君居士是修地藏经的专家,在庐山东林寺受了菩萨戒。他说起有个寺院打戒七,当听到有“打戒七”那一刻,他心里很震撼。我听荣君居士说到戒七时,也是很震撼。

    我们都很赞叹“戒七”修法。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律,也就是个“众生道”,所作所为,跟凡夫的行持和心念没有什么两样。在世间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定功夫,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反过来,如果不在世间行菩萨道,而把自己局限于某个清闲空间,单纯把戒守住了,最多是个半仙人,甚或是一个闲人,于世间没有多大帮助。所以,行菩萨道不是一件容易事。身处世间,做世间事,而又始终保持清净,的确需要很深的戒功。打戒七的初衷,就是要练就这般功夫。

    七天为一个修行过程,犹如七天一个治疗疗程。这是“克期取证”的良法,在佛门广泛运用。常听到的,常看到的,有佛七、禅七、地藏七。七天之内,放生念佛,叫打佛七;七天之内参禅打坐,叫打禅七;七天之内,忏悔读经,叫打地藏七。七天之内,克期,克定时间段,精神境界达到一个特殊的境界,取个证,证得一个菩提层次。

    那么打戒七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和荣君居士都没有参加过戒七,只能猜想说个一二。七天之内,一直读菩萨戒经,参戒体。期间,可能类似般舟行,不睡觉,不说闲话,一直读戒经,参戒体。就像抗拒睡魔一样,抗拒各种魔障。种下戒的金刚种子。脱胎换骨,戒体入,色体出,完全换个人了,戒七的功效也算有了。

    打戒七是一种手段,类似短期的出家,也类似一定时段守八关斋戒。因此,不要指望一个或几个“戒七”就能把累劫的习气打掉。打戒七(佛七、禅七等都如是)固然有其特殊功效,但不会一劳永逸。持戒有两个方面,诸恶莫作,是持戒;众善奉行,是持戒。如果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言语、行为伤害到别人,就不是持戒行为。把佛法的戒条都弄清楚了,还只是学戒,学了之后,一点点慢慢受持。自己持戒,是一个修行过程,需要慢慢来;持戒过程,是一条智慧的道路,不可机械蛮干。大乘菩萨以“利他”为戒律最高境界。

    虚云和尚说:修行以戒为本,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禅宗、教宗、净土宗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广钦老和尚说:有戒约束,才不易犯错。戒是戒内(自己),不是戒外(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戒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本是守戒,结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烦恼,不和人起冲突。

    持戒修行,不论难易,不论效果大小,如果有条件,有机缘能尝试打戒七,一定于戒定慧修行有裨益。打戒七相当于强化培训班,人有佛性的一面,也有贱骨头的一面,这恰恰是强化班的理论依据。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实际上是跟自己的战争。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战争有时很残酷。佛七、禅七、戒七,真正打用起来,也是很残酷的。有很多人打佛七时,念阿弥陀佛念了阿字就睡着了,猛醒过来,念到弥时就做梦了,念了一天一夜就脚肿了,当然战争结束,自己就胜利了。(2011年8月2日)

听说有“打戒七”的那一刻很是震撼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问:各位观众,上一集老法师开示三皈、五戒和菩萨戒,我们都知道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中,戒是列在头一位。世尊在《遗教经》中,也交待我们要以戒为师。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