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问:有人当面用很难听的话指责自己时,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

答:无论是谁在我们面前,宣说揭露过失或讥讽等种种不悦意语言,依靠这些语声,自己可以认识相续中的罪过。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由听从这些胜士的逆耳忠言可以促使罪业清净;如果是劣者对自己说一些恶意中伤的不悦意语,修行人应了知,这是自己往昔所作恶业的招感,因而应当安忍以消除宿罪。自己听到的不悦意声,实际上是净除宿罪的最好助缘,自己若虚心接受或安然忍受,相续中的罪业障碍一定会得到消除,对这种机会,有智者当然会乐于接受,只有那些为无明愚痴所蒙蔽的恶劣者,才会不喜欢清净罪业,而相信因果者,谁不希望自己的罪业清净呢?

譬如说,有人养了一头大象,后来大象生病,他很慈悲地想医治其病,准备了许多药物,可大象愚笨地拒绝服药,认为主人要伤害自己,而将他杀死了。同样,不悦意语实际上也是清除罪障的良药,而那些愚昧无知者,不但不接受,反而生起嗔恚,损害说不悦意语者。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认识这种行为的愚痴,月称菩萨言:“若人以恶语,中伤自己时,于己饶益故,智者不应嗔。”

——《中观四百论广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今天我们讲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十三愿,第六品,我们将经文一起读一...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四课、示厨(明·紫柏)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四课、示厨(明·紫柏)

第十四课 示厨(明紫柏)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何谓三德?清净、柔软...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大愿法师讲解【若杀者,自同杀罪。】如果有杀这些动物,是按照前面的不杀生那一条来结罪。【杀已,取五钱肉,犯不可悔。复有七种: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

星云法师:赞美的艺术

星云法师:赞美的艺术

赞美是最好的口德,中国人喜欢戴高帽子,此即从赞美而来。佛教里,弥勒菩萨和释迦牟尼佛本乃同时修行,释迦牟尼佛因为多修了一些赞美的语言,因此早于弥勒菩萨三十劫成佛。 赞美也要讲究得当与否?赞美得当,则是...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

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佛教与一般哲学不同,佛教不只讲知识、讲理论、讲道德,佛教最主要的是重视实践,重视修行。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