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的先决条件是“信愿+善根福德”

【前言】:

有关往生条件或一心不乱的话题,自古以来不断有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因为这个一心不乱,让很多念佛人即使临终前不得安心。《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如果心中多了一个“一心不乱”的挂碍,如何能够往生?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修净土人甚至是很多学佛人无法往生的一个不小的障碍!

【重新整理什么才是往生的条件】

根据《佛说阿弥陀经》已经玄奘法师另外一个版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用白话简单整理一下逻辑关系:

1、众生先闻到【阿弥陀佛】的功德,以及【西方极乐世界】如此美妙庄严!(此为【信】)

2、众生【发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为【愿】)

3、但是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如果【少善根福德因缘】,是没法往生到极乐世界。

4、所以众生首先要是一个【善男子、善女人】,并增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此为【善根福德】)

5、那么,增加善根福德是我们要去努力的一个方向。针对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佛经提供了一个【方便法门就是念佛】,若一日......若七日,条件是【一心不乱】或【系念不乱】(两个版本互相对照)

6、众生如果符合(1、2、4),那么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请特别注意,为什么叫“慈悲加祐令心不乱”,如果该人在往生时已经能够“一心不乱”,佛菩萨何必多此一举多加一个“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所以可以明确得到这个结论:

【往生的先决条件是“信愿+善根福德”,“一心不乱念佛”只是获得善根福德的一种方式】

而且这个一心不乱也不是指往生的时候要一心不乱,而是平时能够做到就可以,甚至是“若一日......若七日”。临终的时候还是要靠佛菩萨的“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从增加善根福德来讲,念佛仅仅是其中一种方式,与念佛相应的人也可以认为是最方便的一种方式,但不排除其他人诵经持咒一样可以往生,甚至是有些大善人比如比尔盖茨,他可能不信佛,但只要他信了并愿意往生,一样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想阿弥陀佛绝对是欢迎的!

===========================

【佛经摘录】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本经是《佛说阿弥陀经》的另一个版本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又舍利子,若诸有情闻彼西方无量寿佛清净佛土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皆应发愿生彼佛土。所以者何?若生彼土,得与如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诸大士等同一集会,受用如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常无退转,无量行愿念念增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故。舍利子,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非少善根诸有情类

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按:没有善根或少量善根是去不了的)

“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

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

,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又舍利子,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

【其它证明】

根据佛经,念大悲咒、楞严咒等一样可以往生,否则诸佛菩萨就是妄语,这也从佛经上根本否定了一部分人对一心不乱念佛是往生必要条件的错误理解。

------------------

大悲咒:

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

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上。随愿皆得往生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诚。

楞严咒: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

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罗者

,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

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有佛灌顶清净诸趣佛顶尊胜陀罗尼。净除一切业障地狱畜生。阎摩卢迦生死苦恼。破地狱道升于佛路。天帝此清净诸趣佛顶尊胜陀罗尼。但听闻者生死相续一切业障。种种苦患咸悉消灭。当获善果得宿命智。从一佛国生一佛国。

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罪灭福增众人爱敬。命终之后生极乐国。

若常念持此陀罗尼。命终之后生诸净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一切佛刹作大光照。常与佛俱诸佛护育而与授记。乃至获证大涅槃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修行的目的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修行的目的

修行的目的众生放逸,智者精进;众生昏沉,智者清醒,智者超越愚痴的人,就像赛马超越老弱的马匹。 (偈 29)两位比丘从佛陀那里得到禅观的指导后,到森林里的一处精舍去禅修。其中一位比丘心不在焉,只知在火...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好猫与烂虎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好猫与烂虎

好猫有一个男孩儿,多年来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他非常希望能向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也一度非常刻苦,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从小学到中学,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他被不同的学校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经过父母的多次恳...

伏鬼妙方

伏鬼妙方

有一对夫妇非常恩爱,不幸的是年轻的太太突然生了重病,临终前他拉着丈夫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太爱你了,实在不想离开你。我死后你可不能忘了我去找别的女人,否则我做鬼也要跟你算帐!” 不久这位太太就去...

魏晋佛性论

魏晋佛性论

魏晋佛性论 姚维佛性理论问题是整个佛教的中心问题,其涉及宗教信仰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宗教哲学的形而上问题,即探索一切现象背后的依据,回答世界究竟是什么。其二是宗教实践问题,即探索佛徒修习的最高境界...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韩国猎人的出家因缘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韩国猎人的出家因缘

韩国猎人的出家因缘联合报副刊曾经登过一篇韩国和尚的自述,这个韩国和尚出家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

推荐给素食的朋友,香糯入味,省时省力

推荐给素食的朋友,香糯入味,省时省力

在四川,我们把芋头称之为芋儿,我从小都喜欢吃芋儿,不管是炖肉还是煮汤,吃火锅或串串香,芋儿也是必选项。芋儿烧鸡在川菜里算是一道名菜,但我并不爱吃鸡肉,素烧芋儿也同样美味,将芋儿切片,节约了烹饪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