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

达真堪布: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

问:在日常修行的过程中,按照上师的要求,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有时习气上来了,心就又随境转了。应该怎样当下对治习气?

怎样时刻观察自己的心?

达真堪布答:你尽量要做到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但是肯定有观察不到的时候,也肯定有调整不好的时候。这是烦恼,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没有事,慢慢来,这个有过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六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六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六十六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六十六卷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 如上所言修道有二。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今应思择于此二种由何等道离何地染。颂曰 有顶由无漏...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到处是家乡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到处是家乡

到处是家乡富楼那弘法行脚的生活,像浮萍似的在人海中飘游,他没有一定的住处。白天,在大街、小巷、广场,随缘弘化;晚上在山间、林中,或是水边独自静坐。像行云,像流水,富楼那到处为家。有时,为了使佛法常住...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于世俗烦恼的煎熬。

人为何会如此烦恼?在佛法看来,是因为放不下内心的妄执,放不下的原因就在于看不破。如何能在面对世俗烦扰时具备这种看透红尘的力量,而能坦然勇敢地直面人生呢?当知“常观无常”实在是一个极其殊胜的方法。

佛法所言“诸行无常”,即是告诉我们人生真实的智慧。任何世俗的挣扎,终究逃不过无常的宿命。小乘教法里的“十念法”中有一念即是“念死”,这对我们断舍世间欲望的贪著是非常有益的。若把一切世俗的欲望与烦恼时时放到死亡当前来考虑,我们还会这样难以割舍吗?

人活着经常会忘失了人生终究会死亡这一结果。严格来说不是忘记,而是一种惊恐与迷乱的刻意逃避。因为害怕死亡,却迷惑于生命与人生的真相,惟恐空活一场,是故不断地奔波忙碌,以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活着”;却不料,当遇到世俗的压抑而烦恼痛苦时只能习惯于无奈地抗争与挣扎,备受身心之煎熬。

此时若能迅速猛烈地观一切无常,生当必死,高亦必堕,荣极必衰等等,思惟世事终归一空,人生终归一死,我们所求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将去,何须汲汲于富贵,戚戚于名利而自困?且乾坤朗朗,风清月白,本是人间好时节,又何须跟人计较是非短长,伤身动气也?如此种种,若能时时作观,其忿自泯,其忧自息,其心自平。

如果有了这种智慧与观照,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宽广而坦荡,我们对世间万物即能做到随缘取用,不迷不舍。

于是,我们便能随遇而安,这种安是长久之安,一生之平安。

愿佛法时雨滋润生灵万物,一切皆安。

身心备受煎熬时,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勇敢地直面人生?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于世俗烦恼的煎熬。人为何会如此烦恼?在佛法看来,是因为放不下内心的妄执,放不下的原因就在于看不破。如何能在面对世俗烦扰时具备这种看透红尘的力量,而能...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三重楼喻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

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为学之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因好学,故有学问;因学成,故有辩才;因不愠,故有道德。温故知新而为人师,若无君子之德...

人到中年老女再嫁难

人到中年老女再嫁难

我今年45岁了,26岁的时候和初恋的男友结婚,因为始终不爱他,婚后一直想离婚,没有敢要孩子,32岁的时候离婚,之后谈过好几个男朋友,都是我其实不喜欢他们,可是还在他们的追求下有过关系,后就分手,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