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精进,也想如法修行,可为何坚持多年生不起大受用?

纵观古今成功人士,出口成章者都是厚积薄发,从容淡定者都是事事磨砺,游刃有余者都是千锤百炼,每个成功的优秀人才都有一段至暗时光,越是昏暗火焰燃烧的光芒才越耀眼。静待花开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作为佛弟子在学佛修行中也是如此。

近些年来,好多学习如来正法的佛弟子,他们虔诚地皈依,精进闻法、烧香拜佛、修法打坐,并尽力如法修行,总之很努力,可往往受用不大,甚至生不起实相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佛陀师父说法理解上有偏差,有的是知见上不纯净,修徒劳行,也有的是急于求成,一时觉受不到受用就开始怀疑自己根器不好,打起了退堂鼓。

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要成就一番事业,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一段平平的路径,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这也就是需要我们忍耐积蓄,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按照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因缘成熟就会高速地往上冲。

前几天我刚学了一个词叫作“击穿阈值”,这就像是我们烧一壶水,当我们把水烧到99℃看起来都和没烧一样。只有烧到100℃的时候,这个水才能咕嘟咕嘟地冒泡,这就叫做击穿阈值。我们做一件事情,能不能够忍耐到击穿阈值的那一刻?

我们不要老是急于求成,总觉得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没有效果。其实,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那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作为一个成熟人就懂得耐心。

佛教经典里有一个公案。在《四分律》中记载,瞻婆城有位有钱的人,他的独生子“守笼那”出家后修行特别精进,乃至经行勤苦磨破双足,血流污地。虽如此苦修但始终未解脱成就,有一天守笼那比丘在静室中回思:我如此这般刻苦用功,师兄弟中没有谁比我更精进,可为什么至今还不得无漏解脱?我舍却了家里有这么多金银财宝,却不得其门而入。他灰心地想还俗不再修行了。

世尊观到守笼那的心念,便到他的住处,问他:“你是不是在想着要还俗不再修道?”守笼那答言:“是的,世尊。”世尊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你在家时,能弹琴否?”回答:“能弹。”世尊继续问:“琴弦若急,音声好否?”答言:“不好。”问:“琴弦若缓,音声好否?”回答:“不好。”佛问:“琴弦不缓不急,音声好不?”答言:“好!”

世尊说:“守笼那!若太激进,就会令心掉举躁动;若太少精进,则会令心懈怠懒惰。所以应当正常精进,平衡诸根。”守笼那听了世尊的教导,静下心来平衡诸根,调整身心,勤修精进,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

修学佛法,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日积月累。所谓欲速则不达,功到自然成!

南无羌佛于《世法哲言》中亦如是教诫我们:“欲速则不达,行慢而失获,事理如是观,正住中道参,琴弦之懈弗出和雅之音,反之过紧则易于折。”

不管你做什么事,如果不切合实际,过于太急、太快,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法度。如果速度太慢,往往又错失良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行慢而失获。凡是世间上的一切事理,都应该注意这两个正反不同的关键。那么,怎样做才对呢?这就要认真研究分析,取其适中,找到最佳的方法。正如琴弦一样,绷得过紧往往把琴弦绷断,那么,绷得过松就更不能出和雅之音,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顺乎逻辑的事理,不偏不倚,然后去进取,这样就会很圆满地达到目的。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撰文:多 持
编辑:去一尘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恭闻南无羌佛的法音,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体悟生命之河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体悟生命之河

体悟生命之河有一条古老的河,非常的美,双岸有如诗的景致,清风徐香,纹纹丝丝,宁静无忧。此河延续一切的种子萌芽,此河纳受一切花落的枯萎,在春夏秋冬的交替。四时景色,由睡而苏,经死亡而覆。周而复始,终无...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九节 营长遭报 忽生奇症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九节 营长遭报 忽生奇症

第三十九节 营长遭报 忽生奇症张营长从此一改旧观,再也不对金山寺的出家人为难了,自己对佛教也不存反对之心了,并且对金山活佛起了感恩之念。他回想过去对活佛的举动太不应该了,而活佛不但不怀恨他,反而尽力...

阿凡提的故事:钱与名誉

阿凡提的故事:钱与名誉

阿凡提与一位商人因钱的问题争吵起来。阿凡提,你还算是个人吗、整天钱、钱、钱的,我决不会为这点钱与人家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我需要的是名誉而不是钱!商人对阿凡提说。你说的非常正确,人各有所需,而我需要的是...

重庆华岩寺僧团行脚朝圣

重庆华岩寺僧团行脚朝圣

身披衲衣、头戴斗笠、严持毗尼、托钵行脚,当150余人的队伍出现在重庆至南川金佛山的村落山谷时,沿途百姓在雨中默默注视着他们。这是一支在大雨中依然清净庄严的队伍,这是一群用芒鞋丈量泥泞山路的朝圣者。人...

圣玄:读经你“走心”了吗?看古人诵持《法华

圣玄:读经你“走心”了吗?看古人诵持《法华

《妙法莲华经》在中国佛教有超出群伦的“经王”地位,“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药王菩萨本事品》)古来关于《妙法莲华经》的持验记不可胜数,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故事里,都有个共同的特点——...

净土法门法语:学快乐,学清净,学无量寿

净土法门法语:学快乐,学清净,学无量寿

1 佛教是教育,跟宗教没有抵触。佛法固然讲因果报应、固然劝善规过,但这不是主要的目标,主要目的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明。如果把这个撇开,光讲因果报应、劝善规过,佛教就是宗教了。2 佛会什么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