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如何放下眷属

 《涅槃经》云:“夫盛者必衰,合会者别离。”《成佛之道》云:“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人生在世,或是父母儿女,或是夫妇的会合,恩爱亲情,互相扶助,洋溢着家庭的温暖。但是,亲爱的眷属变成冤家,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在今日社会上乃是屡见不鲜之事;何况,一旦生离死别到来,抛下父母,丢弃妻儿,孤苦凄惶的各奔前程,谁还能顾得了谁呢?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西东”。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对于眷属要能放得下。有些老年人,不堪于晚年的寂寞,常要子女或孙儿陪侍膝前,好者有一子女侍候床榻,直至百年送老,虽然聊解晚景的凄凉,但却因此葬送了子女或孙儿的大好前程。如果因为亲人眷属各忙事业,无暇榻前侍候,则孤寂难耐,伤心绝望,甚或责怪儿媳不孝,度日如年。人生如此,斯有何乐?所以,一个人要养成能够独立自主,亲情来时受得起,恩爱别时放得下。还要广结人缘,虽然儿女眷属不能时常侍候左右,还有更多的亲戚朋友可以榻前告慰。对于外境,也不必有所寄望,能够独立自主,没有寄望,那么自然不会有失望;否则,一味地寄望于亲人眷属的慰藉,事实不能得到时,内心的悲伤惆怅,将难以负荷!或者是大限来时,生离死别,妻儿的啼哭,亲友的眼泪,叫你怎能安心溘然长逝?所以眷属要能放得下。

《杂譬喻经》有一段记载:有一老母,唯生一子,宠爱倍加,认为是终身所寄。一天,独子忽然得病命终,老母抚尸痛哭,悲不自禁。佛陀怜悯她的哀情,告诉她一个令子复活的秘方。母亲悲喜交集,祈佛指示。佛陀说:“到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索取吉祥草一把,自然可以令子复生。”于是老母沿家拜访,见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众人皆回答:“祖先以来,都有死过。”如此经过数十家,家家都死过人,因此老母得不到吉祥草,怅然而归,告知佛陀,佛陀开示道:“自有人类以来,有生必有死,生死乃自然之理,何必为一子死,而悲痛不已!”老母豁然而悟。

一个人对于亲情要能放得下,不能随侍左右也罢,生离死别也罢,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都能看破放下,不为情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道坚法师在重庆戴斯大酒店做《智慧人生之佛教养生学》专题讲座

道坚法师在重庆戴斯大酒店做《智慧人生之佛教养生学》专题讲座

道坚法师在重庆戴斯大酒店做《智慧人生之 2009年3月13日下午两点,重庆佛教学会副会长、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受邀来到重庆戴斯大酒店,为重庆安邦集团全体员工做《智慧人生之佛教养生学》专题讲座,重庆...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佛学基础: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

陈大惠: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陈大惠: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陈大惠: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向各位做一个汇报。对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汇报团的老师们包括我在内,都是刚刚学习不...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善意与帮助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善意与帮助

善意与帮助有一次,和家人到一家西餐厅用餐。那天客人蛮多的,菜出得慢,我点的餐还没送来,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我吃你一点你的前餐,你吃一点他的主菜,大家都没注意到这事,但我没忘记。送饮料来时,服务小姐很不...

索达吉堪布:知道宿世所受之苦,定会生起出离之心!

索达吉堪布:知道宿世所受之苦,定会生起出离之心!

索达吉堪布:知道宿世所受之苦,定会生起出离之心! 索达吉堪布:知道宿世所受之苦,定会生起出离之心!问:发愿生生世世具足宿命通,对解脱有哪些好处?答:因为有了宿命通,就能回忆前世,如果能回忆前世,修菩...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小孩真诚的心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小孩真诚的心

真诚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 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