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庵普庄禅师悟道因缘

呆庵普庄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径山呆庵敬中普庄禅师,天童了堂一禅师之法嗣,俗姓袁,台州仙居人。普庄禅师出家后,一度游方参学,后投天宁了堂一禅师座下。

初礼天宁,了堂禅师便问:何来?

普庄禅师道:天童。

了堂禅师道:冒雨冲寒,著甚死急?

普庄禅师道:正为生死事急。

了堂禅师道:如何是生死事?

普庄禅师便提起坐具,作出摇撼的样子。

了堂禅师道:敢来者(这)里捋虎须!参堂去!

普庄禅师于是谨遵师命,奋志用功。

一日,普庄禅师入室参礼了堂禅师。

了堂禅师于是举赵州庭前柏树子之公案,诘问普庄禅师。

普庄禅师正拟开口答话,了堂禅师却劈口便掌。

就在这出奇不意的掌击之下,普庄禅师当下悟入。

普庄禅师最初开法于抚州(今江西境内)北禅,后又移住云居、径山。曾有示众法语云:夫为宗师者,不得已,垂示一言半句,无非为学者抽钉拔楔,解粘去缚。譬如善舞太阿,自然不伤其手。近代据师位,训学徒,记持文字,崇饰语言,夸耀后来,增长恶习,不知有自己出身之路,如衣坏絮,行棘林中,不能自由。少林直指之宗,于此堕地。良可痛伤!汝辈行脚,各须带眼,莫教堕落他网中,出头不得。只如古人道,入此门来,莫存知解。若纳山僧见处,直饶知解顿忘,犹是门外汉。到者(这)里须辨缁素始得。

在这段开示中,普庄禅师对当时丛林中流行文字禅的习气作了痛切的批判。他认为,禅宗之衰落,与这种玩弄语言文字的虚浮做法有直接的关系。当今时代,禅宗要振兴,不可不注意这一前车之鉴。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自我认同、自我回归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圣凯法师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简单吧!只有三条,可是真的能做到吗...

坏人可不可以度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傅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与生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与生活

(一)从一则广告的启示看人心之迷醉现代商业社会形形色色的广告目不暇接。从众多的广告中我们透视反思一下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一些广告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人心的迷茫与沉溺来推销其商品。广告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不...

念佛的方法和修学过程(一、二)

念佛的方法和修学过程(一、二)

念佛的方法和修学过程[念佛]两个字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任何事情都不会像表面那样简单,一定有次第方法上的差别所以本篇1楼和2楼提出[初学念佛]和[进阶念佛]的次第方法,供大家参考就像[开车],或者[...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三十四节 送美水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三十四节 送美水

第三十四节 送美水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时彼村主语诸人言: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即...

我找到了提升自我、走向光明的人生之路。

我找到了提升自我、走向光明的人生之路。

你的人生是否和那个“放羊娃”一样?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物质享受的满足?是名利地位的追逐?是诗和远方的向往?哪一种说法都不曾在我心中泛起涟漪,而唯独一个放羊娃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有个人看到一个小孩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