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极乐,先做极乐之嘉宾——生命中“四大幸事”,吾占全矣!

瓦后宫主,2010

未生极乐,先做极乐之嘉宾——生命中“四大幸事”,吾占全矣!

得遇人身

听闻佛法

弃欲出家

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归宗结顶在念佛求生净土;

无此,则前三事终成泡影,徒结善缘也!

今发此帖,绝非无病呻吟,实乃深有感触。

纵是得遇人身,纵是听闻佛法,纵是弃欲出家乃至深入经藏大开圆解——而不老实归投弥陀名号求生极乐,则一切皆为徒劳;下世再为高僧宏传佛法,与往生极乐乘愿再来相比,下劣百千万倍矣!!!

一部印祖《文钞》,通篇都在苦口婆心痛劝世人认清自己本来面目,舍弃徒劳无功的自力妄想,老实依凭一句佛号往生西方,当生了脱生死。

(印祖曰:无论宗门教下,纵是大彻大悟,然有丝毫惑业未尽依旧轮回。依凭一句名号,全仗佛力,则如乘船过海,当生了办生死;一旦往生,自得心开意解,究竟圆满!)

昙鸾、道绰、善导……,以至永明、莲池、藕益……全是同出一辙,全以通宗通教之大家作略,放舍一切经教而直探弥陀释迦救世本怀,力劝行人念佛往生!!!

智随法师在《净宗判教史》中总结道:

净土一法,行极简易,益极殊胜。机虽千差,法味唯一。同托佛力(一因),同生报土,同证光寿法身(一果)。而其殊胜之益,得力于简易之行,称名即入报土,此是「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之无上心要。因其易行疾至,不涉施为,故为极难信之法。

《无量寿经》言: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以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证诚护念,令诸众生,绝疑生信,宝此一行。我等无始以来,未得解脱,皆由不信此法故,以至空悲流转。

净土法门,微妙难思,如印祖所言:

彻上彻下,即权即实。

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

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下自五逆十恶,上至等觉菩萨,皆当修习,皆可即生超凡入圣。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绝不能普契上中下三根之机。我等从无始来,以至今生,尚在轮回中流转,皆因夙生,或以愚而不敢承当,或以狂而绝不信受之所致也。

一代时教,法门虽多,唯称名一法,具胜易二德,上下通摄。诸余法门,或胜而不易,或易而不胜;唯本愿称名一行,既胜且易。所谓「至简至易,至顿至圆」也。今生得遇净土,当于此横超之法,生难遭想,生稀有想,生感恩想,欢喜信受,依教奉行。于其胜易之理,宜特别用心,善加明辨,方能明其真实义,不至走入迷途,自失误他。

略而论之:

”者:名号乃佛果觉,摄众万德,胜余诸行。乃至一念,具无上功德。故和尚言: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法然上人于胜义有精要之释,其言:

「胜」义者:

谓至极大乘义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使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清凉;

善友教称,金莲如杲(gao)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

不屑此法者,闻此微妙开示,最胜法益,可欣往生之志矣!

”者:称名一行于根机无简择,下手最易。此为净宗至要,略而论之,有“简易、平易、容易”等要义。

“简易”者:即不繁杂、不迂回。唯信弥陀本愿,唯称弥陀名号。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诸余万行。至简易,至直捷。

“平易”者:即不虚玄,不空洞。平实自然,法尔如是;但持名号,径登不退。所谓“自然之所牵,往生安乐国”也。

“容易”者:即易行、易往、易证。贫富贵贱,皆可遵行;时处诸缘,皆可称念,是为易行。但能相续不绝,终身不替,乘佛愿力,莫不皆往,是为易往。一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如水入海,同一咸味,同一深广;失彼故名,得此海号,是为易证。

「易」之一字,蕴味无穷,含包众德。本愿之超胜,特显于此,宜善加体会,辄免自失误他。

善导大师言: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法然上人言:

「易」义者:不论行住坐卧,修之预来迎;

不论时处诸缘,称之得往生;

不论身心浊乱,只论他力引接。

两祖要释,深显他力“易”行极至,彻彰“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心要。

观胜易二德,知一代圣教,唯此一法,遍透机宜。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通途教法。

是以自古及今,深通宗教之士,无不归心净土,一心念佛。

如昙鸾大师舍四论讲说,一向归净土;道绰大师搁涅槃广业,偏弘西方行;

善导和尚舍迂僻之路,专称名一行;莲池大师将八万行门,饶与旁人,唯务念佛;

蕅益大师不参禅、不学教、不谈玄、不说妙,而宝此一行;

印光大师通宗通教,然于宗教二途,概不染指,唯于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法,守志不移,始终老实念佛。

诸祖将净宗教义与行业完全融于自身行为中,唯佛是依,唯法是从。虽通一代时教,却如一字不识之辈,示守愚钝之身而安心念佛、息心念佛、随缘念佛。如是隐己德于佛德,藏身光于佛光中,可谓盛德容貌若愚。

如是行径,玄彰《大经》要义:

一切菩萨、声闻光明,皆悉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从诸祖身仪中,可觐见弥陀身光;从其甘露法语中,可领悟弥陀心光。阿弥陀佛无尽的悲心与愿力,昭昭展示于吾人面前,让吾等平庸凡夫领略到佛的本怀。有形可见,有法可依。诚是弥陀之使者、众生之福田,是“言为世则、行为世法”之典范,是「万古不绝、流通遐代」之法脉。

高山仰止!愿久居娑婆之行人,能从祖师芳迹中,看到希望与光明,走出迂回曲折之险道,归于广大无碍之净土,以弘誓功德,庄严自身,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如是则如污泥中生莲花,死灰中爆火种,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济公活佛传奇录九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

济公活佛传奇录九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

第九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喜发慈悲造藏殿 却说济颠过了一夜,到了次日,走出山门,一路里寻思道:「这伙和尚合成圈套,逐我出寺门,我想勉强住在这里,也无甚风光。那净慈寺德辉长老,平素与我契合,若去投他,必...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祸由自召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祸由自召

祸由自召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客也。述流寇事颇悉。相与叹劫数难移。僧曰:以我言之,劫数人所为,非天所为也。明之末年,杀戮淫掠之惨,黄巢流血三千里,不足道矣。由其中叶以后,官吏率贪...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法异名者。先会此经异名。次会他经异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此经异名者。秖此自心现量第一义境界。亦名自觉圣智境界。亦名真识。亦名真相识。亦名如来自到境界。亦名无所有佛地无生。亦名海浪...

星云大师:不皈依也难

星云大师:不皈依也难

不皈依也难在屏东公路局服务的高居士,自从佛光山开山以来,便帮忙募款集资,我们也都不把他当外人看待,只是有一件事很奇怪,十多年了,他就是不皈依佛教。有人问他:「你对佛光山这么赤胆忠诚,为什么山上每次举...

民间佛教故事:莲花池神对修行人的追问

民间佛教故事:莲花池神对修行人的追问

有一位修行人,习惯每天在大树下诵经、持咒、打坐、修法。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到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迎风摇曳,十分美丽。他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莲花,摘一朵放在...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商农工贾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商农工贾

第一卷 法戒录 劝商农工贾劝商农工贾(附豪仆,共六则,皆戒)身为商人、农民、工匠、店主,应当想到:我们靠着每天的经营,或是自己的手艺,披星戴月,不避寒暑,不过为了挣点钱而已。他人有妻女,我也有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