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宗门故事: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_斋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师父们都讨厌他。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哪个人,要生欢喜心。有一天布袋和尚,去一座寺院吃饭,一进五观堂,看到坐位上满了,没地方坐,于是他就坐中间了。

僧值师父看见他就很生气,就过去拽着他的耳朵拉他出去。拽到哪了?拽到山门前,结果一放手耳朵又缩回去了,那个耳朵就那么长,一直能拉到山门前。后来方丈和尚过来说,就让他坐我前面吧,我坐后面就行了。后来就是因为这个故事,五观堂中间就放了个弥勒佛,山门前那儿也放了个弥勒佛。

这也是我们人间的一种快乐,就是包容心大一些,涵养心宽一些,慈悲心广一些。这说明当时的方丈和尚也是非常的慈悲就叫他坐前面吧,我搬个凳子坐他后面就行啦。所以弥勒佛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寺院把弥勒佛放在前面,让来寺庙的人们看到,给人们一个欢喜心,欢喜地接引众生,欢喜地迎接各位,就是门里门外都要欢喜地接受。

原文标题:弥勒菩萨的故事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缘来自在

达真堪布:缘来自在

达真堪布:缘来自在 一切显现就是因缘和合。有因缘就能见到诸物,无因缘就见不到。若因缘和合,就有这些显现;若没有因缘,就没有这些显现。但我们总是患得患失,其实这都是徒劳无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到...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八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八卷

玄奘法师传第八卷高昌王还是不听,令人更增加供养,每天进斋的时候,高昌王亲自捧盘,殷勤劝食。奘师因被阻留,决定宣誓绝食,以感动高昌王。于是他终日端坐,滴水不进,这样一连三天。到了第四天,高昌王见奘师气...

17个饿鬼受罪报的前世因缘

17个饿鬼受罪报的前世因缘

佛说鬼问目连经【白话译文】我是这么听闻佛说的。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都受到不同的罪报。这时诸饿鬼看到尊者目连,都...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之二:业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之二:业

第二篇 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种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破布裹真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破布裹真珠

相国裴休有一次到大安寺,请示大安的寺僧道: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第一,请问罗侯罗以何为第一?寺僧大众认为这么简单的佛教常识,所以就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以密行为第一。裴休对大家的回答并不满意,随口问道:此...

放生问答:戒杀放生和普通的放生有何不同之处

放生问答:戒杀放生和普通的放生有何不同之处

戒杀放生是很多人积功德的方法,希望通过戒杀放生来纯化自己的心灵,使得自己能够更加宽容,更加仁厚。而且戒杀放生对于很多善良的女孩子来说也是个避免见到血腥的好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生物都适合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