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佛前大回向·西方发愿文

莲池大师作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备注:如果自己读诵,某甲改念成自己的法名或姓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

宣化上人: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

学咒要先正心诚意,  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  心正了学咒才有感应。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诵持默念少意言,示教利喜化大千;所作诸法悉究竟,不增不减到涅槃。”学咒要先正心诚意,若心不正,学什么咒...

星云大师:厚道者路;宽

星云大师:厚道者路;宽

《佛光菜根谭》说:“得理而能饶人,是谓厚道,厚道则路宽;无理而又损人,是谓霸道,霸道则路窄。”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战国时代的蔺相如“相忍为国”至今为人所传诵。清朝雍正因为康熙...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唐玄奘的故事_玄奘的故事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唐玄奘的故事_玄奘的故事

唐玄奘的故事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

二十八、金色比丘尼

二十八、金色比丘尼

二十八、金色比丘尼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贱种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干脆趁晚上,把她溺死,再丢出去喂狗。」...

佛陀教你不生气:知福惜福方能得福

佛陀教你不生气:知福惜福方能得福

惜福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想有钱会考虑大局的人才会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物质发达,物欲横流,让许多人迷失了本性,沉醉于对物质的享受中,而且愈发奢侈浪费。要知道,福不能享尽,福若享尽,后果十分可怕。如...

心佛不异 悟与不悟--学佛网

心佛不异 悟与不悟--学佛网

心佛不异一日,希运禅师正在为众僧说法,忽然个中一人拿着佛经问:“禅师,到底什么是佛?”禅师答曰:“汝心是佛,佛等于心。心佛不异,所以说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那僧人仿佛抓住了师傅的破绽,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