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与信徒的故事:说与不说都是慈悲

(一)不良资产

某一妙龄女刚刚失恋,非常痛苦,她一想到和前男友的海誓山盟,便愈加悲伤,并且心有不甘,充满了不解和怨愤:

“我这么爱他,他竟然抛弃了我,去找别的女人。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这位女子一直背着迷惑的包袱不能自已。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得道的禅师,向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和痛苦。

禅师就问她:“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女子回答:“我在单位是会计。”

禅师说:“那恭喜你剥离了不良资产!”

女子疑惑不解。

禅师接着说:“那个小伙子不再爱你,这对你来说就是感情的‘不良资产’。你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就如同剥离了‘不良资产’,因此你赚了。那个小伙子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就如同因经营失误,导致 ‘优良资产’变为‘亏损’,你说你俩谁的损失大?”

女子一听,哈哈大笑,合掌感谢禅师指点迷津。

(二)无言

这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多年的勤奋好学却疏忽于一时的散漫放逸。大四时,许多同学正忙着冲刺考研、考公务员,又或奔忙于投递简历找工作,他却迷上了网游。一有“组织任务”,他便翘课,然后义无反顾投入网吧,一阵“厮杀”,玩得天昏地暗!因此功课很快亮起了“红灯”。老师劝说多次无果,告诫他再这样下去,就要被退学了……他心里有所松动,但还是扛不住游戏的诱惑,深陷其中。玩游戏需要买装备,他的饭钱也挪用在上面,最后只好用泡面对付,没钱了反复向父母要!

某个周六,他良心发现,决定休整一天,暂时不打游戏了。此时,有个同学就带他去寺庙里游玩。进了寺庙,他的心似乎宁静了少许。一阵钟声传来,他若有所悟,便朝着钟声的方向走去。来到一间房前,房门敞开,一位禅师和他的徒弟在里面。

看到这个场景,他感到莫名的亲切,于是就向前拜见禅师。禅师只是看着他,没有说话。在慈悲目光的直视下,他突然感到非常熟悉。他忆起了大一时,父亲陪他来学校报到,在车站送别时,母亲那慈善的目光……

他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陷入沉思和愧疚。禅师还是无言地看着他。这时小徒弟突然持诵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的《极圣解脱大手印》:“……我的父母为了我们辛苦劳累病痛,无私付出,他们的心思精力全是为我耗尽的,应该说直至为我活活累死,由于他们业力伤生害命等的因果之报,使无始劫的父母一直在六道轮回中经历种种急剧痛苦,他们由于为了我而造下诸多罪业……”

他听了以后再也忍不住了!

他决定回家探望一下父母。经过一路的颠簸,到了村口,他顾不上喘口气,就跑回了家。家还是如往常一样,可是父母出门了。他突然感到饿了,就打开橱柜,里面有几个剩馒头和一碟腌咸菜,让他感到一阵刺痛。

于是,他到自家庄稼地里去寻找父母,远远就看到了母亲的身影。母亲正拿着镰刀割草,但是干不了一会儿,就直起身子捶一下腰。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再近一点,他便听到了母亲与邻居的对话。

“哎,今年不知这玉米能卖多少钱啊?现在粮食不值钱,靠这个过日子,还不得饿死啊?”

母亲说:“盼望能比去年多卖点,孩子他爸身体不好,不能出去打工,我们家就靠这点粮食钱,给孩子交生活费和学费了。孩子马上就要考研了……”

他再也听不下去了,偷偷抹了眼泪,坐上了回学校的列车。

一返校,他又去拜见了那位禅师。禅师仍然看着他,像往常一样无言,还是那样慈悲……

他也默默无言,流下了眼泪,磕了一个头,就离开了。

在路上,他打开了手机,给母亲拨了电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运法师:「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二)

宽运法师:「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二)

「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二)之(上)───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接7月20日文)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欢喜!我们昨天讲了人的增上慢心,用《妙法莲华经》的种种譬喻,来把慢心袪除,因为「慢」是障道的根...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富人如何将钱带到下一世?

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请问一位富翁能不能带他的全部财产回去?末学有问过很多人,他们说不能带回去,但是末学觉得能带回去,又能带回来。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星云法师:无常的可贵

星云法师:无常的可贵

人是宗教的动物,人生只要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信仰宗教。世界上各个宗教皆有其教义主张,“无常”是佛教的真理之一,然而一般人因为不解无常的真义,因而心生排拒,甚至感到害怕。 其实无常很好,因为无常,才有...

性戒、遮戒与五戒

性戒、遮戒与五戒

戒为无上菩提本戒为无上菩提本。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所以凡为佛子,不论在家,或者出家,一进佛门的一件大事便是受持戒律。否则,即使自称信佛学佛,也是不为佛教之所承认的。换句话说,那是一个门外...

人死后“超度亡灵”真的有用吗?

人死后“超度亡灵”真的有用吗?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

你念得是不是至心

 要是用杂乱心、污染心,带着三毒烦恼来念地藏菩萨圣号,这叫杂乱垢心;还有求不当求的,也叫垢心——这样念只能得到世间的福报。 

如果没有至诚心去听地藏菩萨的名字,你就没有智慧;若不净心地观照、信解,就没有智慧,因此就不能如法修行。闻、思、修三慧都不能具足,你怎么能达到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呢? 所以念的时候不能心有所求,更不能光追求数字,如果能够至心念十声都好。

我经常提倡十,十是无尽数。当早晨刚醒,心里头什么都没想;或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把一天的事都放下,清清净净地恢复你的本觉,至心称念十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你杂乱垢心念一万声、十万声、百万声功德都大。

不在数字的多少,而在你念得是不是至心。若以杂乱垢心来称名号,好像是个修行者,但不名为“闻我名”,更不用说念了。如果达到一心,就进入了一行三昧,也就达到般若。我们念时会出现种种的障碍因缘,使这个心不是那么清净,但你不要灰心,应当一直坚持下去。

一边念一边观照,只要一有杂染起来马上停止,警惕完了再念,把杂染垢心消灭掉,这样才能得到深妙的利益。我们奋斗的目标是成佛,断见思、尘沙、无明。假使用你的心观,用圆性、圆觉、圆修,就没有一法不圆。念句地藏圣号,观想一声遍满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闻到。

大家念经、礼忏、念佛,最后都要回向法界,这是我们学习的法界观。法界观就是观法界,一动念,遍法界都满了。

不要局限于你自己的六亲眷属,给一切众生回向;更不要局限自己,从近及远,从自身、六亲眷屠、历劫的父母、冤亲债主,乃至到法界一切众生,不管是垢染心、还是清净心念的圣号,功德都给他们回向。 

如果回向是清净心,那么垢染杂乱也变成清净的了,这样回向得大利益。都要净心地这样回向,这就是法界性。

这样至心称念十声,比你杂乱垢心念百万声功德都大

你念得是不是至心 要是用杂乱心、污染心,带着三毒烦恼来念地藏菩萨圣号,这叫杂乱垢心;还有求不当求的,也叫垢心——这样念只能得到世间的福报。 如果没有至诚心去听地藏菩萨的名字,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