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时,如何避免因小失大

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时,如何避免因小失大

问:行持善法时,如何避免“因小失大”?

索达吉堪布答:善法有大小之分,当自己的力量无法兼顾时,不要因小而失大,应舍小取大。比如说持戒与布施比起来,持戒功德相对要大得多,因此在修习持戒时,就应将持戒放在首要位置,布施次之。在求证菩提的修行中,要观察诸善法功德大小

,不能拘泥于小善而舍大善。

大乘菩萨行善法的大小标准是依利益他人大小而分,对众生利益大的行为是大善,利益小的是小善。

在此取舍过程中,我们应当依教证与清净智慧来选择。到底何种善法能真正利益众生,并不是以一般凡夫所谓的好心好意抑或恶意之标准而定,因为凡夫人智慧低劣,看不到长远因果,有些事表面与其真实面有很大差别。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星桥-略论汉藏语系佛教之异同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陈星桥-略论汉藏语系佛教之异同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陈星桥:略论汉藏语系佛教之异同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反邪教协会常务理事、原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副主编陈星桥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分论坛上发表论文《略论汉藏语系佛教之异同...

68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68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上一条举出《六祖坛经》及《维摩诘经》的例子,可见在家也能修行,修行不一定要出家。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想要出家和能够出家的人,必然越来越少。现在,可以有...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七章 佛教徒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七章 佛教徒

第七章 佛教徒一、作一位真正的佛教徒把师父教导过的笔记拿来阅读,寻找撰写此书的资料时,偶然找到值得与各位分享的:什么是导致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使佛教徒能互相协助,找出问题的症结一...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一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一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一阿弥陀经讲记(十一)八圣道分属修道位,已经见了道的圣人在这个八圣道的路上走,真正见到诸法真理了。八圣道就是戒定慧三学,开始是正见,四念处是资粮位的正见,八圣道的正见是见道...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0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0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0】药师禅:幸福不是邂逅的,而是修炼出来的。人生如天空的云朵,总是变幻莫测。等待幸福如同期待晴天,命运由天不由人;寻找幸福如同自备雨伞,晴可乘凉,阴可避雨。修炼一颗淡然的心,...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师的宝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师的宝座

佛光禅师和学僧说法、开示、接心,都坐在法堂里的宝座上,所以这个宝座在全寺住众的心目中是法的象征,悟的标志,因此又叫此宝座为法座。有一次,佛光禅师应邀到南方弘法,一连数日不在,侍者每天仍如往昔的在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