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是视而不见

索达吉堪布: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是视而不见

问:我做媒体工作。听堪布开示“依止善知识”部分时,我有疑惑。现在有些人虽然披着上师的外衣,但我们已经在很近的距离,看到了他的私心以及不如法现象,请问这时候该怎么做?是视而不见,还是揭露出来提醒一下身边的人?

答:这个问题要分开看。有些不如法的现象,如果危害面比较广,让大家知道也好,有个提防。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因此给整个佛教带来负面影响。

现在有很多藏传佛教的上师在汉地度化众生,劝大家皈依、发心,让大家行善,而很多人也皈依了,懂得了法理、得到了摄受,这非常好。

与此同时,也有来谋私利的。那些比较单纯的人,因为没受过佛教教育,加之心急,一见到上师也不观察,直接冲上去依止、供养。等看出问题了又生邪见,甚至闹到打官司。

这种现象是有,就像工业革命后,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商品,真的假的都有。

看到这些问题,要不要说出去?这要观察我们有没有制止的能力,制止的话,效果好不好。

如果你有能力,确信效果会好,那就制止。但如果你观察到,这对他个人不利,你度不了他;对佛教更加不利,装着不知道也好。

为什么?因为一旦你报道了,现在人你们也知道,一个人的问题,他们不会怪罪这一个人,他们会说“藏传佛教怎么怎么”、“汉传佛教怎么怎么”……本来这个人代表不了任何教派,但“丑闻”一出来,就会损害整个佛教的形象,也会伤及很多人的善根。

而且,媒体对佛教的负面报道已经够多了。其他宗教不好的地方,他们不敢报,怕人家抗议,但不怕佛教,“今天这个和尚干什么”、“明天那个寺院怎么了”……而我们佛教徒也太“慈悲”了,随你怎么说,不在乎。这样一来,反而让佛教受到歧视。

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更需要的,一方面是法律,法律对佛教的保护;一方面是多些正面报道,以赢得社会对佛教的普遍认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溶解伤感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溶解伤感

溶解伤感伤感是从孤独的身影里,悄悄流泻出的一串冰凉的眼泪,伤感是凝聚孤独的影子。情绪的失落最容易引起伤感,因为它希望用伤感的泪水,来抚慰内心的苦处。伤感是一种情绪自我的宣泄,是心中的积怨在心灵泪水中...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如不依正念,开启无上般若智慧,无论逃到哪里,一样有因错乱心行而制造的无边障碍如影随形,潜藏在身。○ 一切罪障,由己而造,需如法修炼,改变自我心行,切不可怨天尤人,此非正念...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宰相教子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宰相教子

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

星云大师: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星云大师: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么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一个好的观念,你没有好的思想观念,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想要成功,这不是妄想就能成功的,那么成功的观念...

抄经最后加上补缺真言(百千印陀罗尼),功德增百千倍?

抄经最后加上补缺真言(百千印陀罗尼),功德增百千倍?

《百千印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陀罗尼名百千印。汝等应当受持。所谓归命面貌广大顶出真金光明幢如来。归命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即说根本陀...

索达吉堪布:汉地弟子选择上师很难,该怎么选择才恰当

索达吉堪布:汉地弟子选择上师很难,该怎么选择才恰当

索达吉堪布:汉地弟子选择上师很难,该怎么选择才恰当 问:汉地弟子选择上师很难。戒律严格的,形象比较保守,不好接触;有才华的,涉猎广泛,又特别开放,请问该怎么选择才恰当?索达吉堪布答:保守的也好,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