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6」“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学《药师经》要明白“知苦断集”,也就是关于药师佛解除一切众生痛苦因地发的十二大愿有六条是因“苦”而发!我查了一下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当中,有六条愿都是因苦而发起的,其中第九愿是因为“集”而发起来的。众生有这么多的苦,这是苦谛;苦的原因在哪里,就是集谛。集,就是迷惑造业。迷惑是因为我们认识不了自己的内心,造成了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人生观,最终产生了层出不穷的烦恼和痛苦。药师佛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消除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就是最后都能够消除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出世间的因——道谛,是讲为什么我们需要解除痛苦,解脱痛苦有什么好处。这是我们学佛都要认识到的。如果有人问大家:“你为什么学佛”?你回答起来最起码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少一些烦恼”,或者说“我要断烦恼”。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的痛苦,得到涅槃,这是标准的出世间的解脱道。所以,我们学佛真正的目的,应该是要解脱痛苦。因为解脱了痛苦,就能恢复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开悟,或者说得解脱了,证涅槃了。这个成就涅槃的道,就是出世间的因。药师佛为出世间的果——灭谛发了两条愿。然后依灭谛再追索,围绕如何才能成就出世间的解脱道和菩提道,如何才能圆满觉悟每个众生的生命,又发了三条愿。道谛,就是涅槃之道、解脱之道。出世间的果是灭谛,灭的因是道谛。解脱道的结果是涅槃,那么怎么才能解脱,在这个过程当中,道谛所讲述的就是因。所以佛法对不同的根性,是从不同的地方下手。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对现实生命感觉有痛苦的人,那么佛就先告诉你:世间是苦的,苦是有原因的,然后苦是可以消灭的,消灭是有方法的,这就是苦集灭道的顺序。如果对我们大家而言,有时往往觉得没有多少痛苦,也就是感觉不到痛苦,“佛”告诉我们人生的痛苦、六道轮回的痛苦,好像我们观想不起来。那怎么办呢?佛就会先从灭谛入手,就是先告诉大家当下在这里可以感觉到快乐,但是现在的这个快乐是不究竟的,还有一个更究竟的快乐。那更究竟的快乐是什么?就是涅槃。世间的快乐都叫做有苦之乐。今天快乐了,明天可能会成为痛苦;这一生快乐了,也许会成为大家来生的痛苦;大家前半生快乐了,也许会成为大家下半生的痛苦。快乐不长久,痛苦也不长久,它一直在轮回、在动摇、在飘荡。所以,佛陀要给我们介绍一个没有动摇、没有痛苦、不会变化、永恒的快乐,这就是灭谛。我们如果生活过得挺好,佛就会告诉大家的资产是可动摇的钱财,大家可以把它转化为不动“产”。佛法里面称什么叫不动产?不是像我们现在世俗当中说的“不动产”(比如房屋汽车等),佛法所讲的不动产是“三宝”;三宝才是真正的“不动产”!大家的钱财放在那里,它会变化的,比如今天的主人是“你”,明天的主人可能不一定就是“你”了。大家看,历史上凡是改朝换代的时候,有多少人的财产全部被没收掉了;水火盗贼,地震海啸,各种各样的自然或社会环境都会把人们的钱财化为乌有。但是,当大家有了觉悟的心,有一颗坦荡的心,能够从容不迫,具足足够的定力,让自己安心,泰然处之,就这种定力,这种稳定的情绪和这种超越的眼光,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谁都无法撼动“你”。比如“你”有钱财,“你”是个大富大贵并且有智慧的人,这样“你”可以自利利他,做很多世出世间的好事善事;假如大家都没有钱财,也可以不改其乐,安然处之。所以,遇境逢缘都能够进退自如,来去自在。这种内在的功德,是通过学习佛法、具足对三宝的信心和修行得来的,这才真正叫做不动产(或称不动财)。只有证入涅槃了,那大家才有了这种真正的“不动产”。你现在如果日子过得比较好,那佛就是这样依次告诉你:什么是不动产(或称不动财),从物质的享受上大家可以再迈进一步,让自己的精神也达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可以超越自我,使自己不再停留在是非善恶的纠缠当中,跳出三界外,不在烦恼中。当大家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态,然后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人生,看自己的世界,自然会感觉到,原来我的心灵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而得到提升的。听到这样的结果,特别是当我们看到佛的境界,或者是透过禅宗的公案,看到那些祖师大德、佛菩萨的洒脱自在,大家自然会心生羡慕。当大家羡慕的心生起来,就会问:“师父,我怎么样才能达到?”佛就会告诉你:“出世间的因就是道谛。”—就是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个结果,告诉大家修行的方法。……今天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和大家分享!●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敬请关注药师坛城网站www.yaoshitancheng.com【<温馨提示:猴年365天2016药师禅文化传播年是从农历的大年初一开始>】

“坛城”顾名思义即佛的殿堂。

药师坛城则是药师佛文化的信仰中心和药师法门以及“药师禅”的修持圣地,具有圣地胜境的殊胜加持力“道场”。

回向:此福愿得一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涛涌,愿度有海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遍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供成佛道。回向给法界有情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

星光“义工”温馨提示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每天法施”分享,只要大家“坚持”看一年的“药师法门”分享,大家就能明白药师法门和药师禅。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法门(药师禅)“法施”时应遵守戒律,对佛法不具信、未成熟的“众生”不行法施,否则失去对佛法的尊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人事与工作上的忏悔

星云法师:人事与工作上的忏悔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忏悔的心念,天地就宽阔多了。心中不造作罪业,人事自然和睦,想开了, 看破了,像法庆禅师预言颂...

18日洛阳白马寺举行洒净法会

18日洛阳白马寺举行洒净法会

18日上午9时许,洛阳白马寺举行万佛殿基址洒净法会,为万佛殿正式开建祈福,来自各地的高僧大德、护法居士和社会各界人士6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洒净法会为佛教中的一种仪式,为建筑奠基前仪式,与传统...

佛教名词:【缘起】-缘起是什么意思

佛教名词:【缘起】-缘起是什么意思

缘起缘起(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鹿母夫人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鹿母夫人

鹿母夫人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

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

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

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太子辞别频婆娑罗王以后,披星戴月,忍饥受饿的又开始踏上他追求真理的征途。有一天,他到了一座寂静的森林,森林中有一位阿罗蓝大仙人在那里修行,太子记起苦行林中一位苦行者临别时的介...

无意唱观音竟愈精神病

无意唱观音竟愈精神病

无意唱观音 竟愈精神病 作者:修慈 2002年,我随父亲到乡下扫墓。扫完墓后,中午到伯伯家休息和吃饭。长辈们聚在一起聊家常,我则坐到门口,看外面的田地和鱼塘风景。这时候,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手拿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