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偷盗的故事

戒偷盗的故事

草比金值钱(jataka本生经89)

佛在舍卫国祗園精舍时,有一鬼计多端的恶比丘,常为比丘众带來麻烦。佛陀就为他们说了这个故事。

「很久以前,梵施王(brahmadatta)治理波罗奈(baranasi)时,有一个狡猾的辮发修行人住在一个小村莊里,一位地主在森林里为他盖了一间修行的草寮,並每日在家里为他提供丰盛的食物给他吃。

地主常担忧強盗來搶钱,因此他想來想去,最后他决定最安全的地方,又最不为人查觉的是那辮发修行人住的草寮,他认为该修行人已是圣人,值得信赖。因此他带了一百个金元,拿到那辮发修行人住的草寮,在那挖了一个洞埋下。辮发修行人告诉他说∶施主!你大可以放心,我们出家人是不会贪求别人的東西的。那太好了!地主放心的走了。地主走后,辮发修行人想∶这里埋的金钱足夠我过一生。过了几天,他把钱挖出,然后把钱拿到大路边,另外挖个洞埋好。

次日,他又如常地去到地主家用飯,吃完了地主供养的咖哩午飯后,他对地主说∶施主!我在这兒已住了一段長时间,不瞞你说,我们出家人是不能在一个地方呆太久的,所以我想离开这到他处去。 地主一直劝他留下,但都不能改变他的去意。无耐之下,地主对他说∶既然你要走,那我祝你一路平安。然后他送他到了村莊外,才转回來。辮发修行人走了一段路,想了一个鬼计骗地主,他拔了一根草,用发纏住,然后快速的走回村莊。

地主看到他折返,问他∶你为什么又回來呢? 辮发修行人说∶我走后发现你屋顶的草纏住了我的头发,我们修行人是不可以拿别人未给的東西的。因此我回來还给你。那你把那根草丢了就是了。他想∶这个人这么诚实,连一根草都不取,真是少见。他很赞赏这个辮发修行人,因此第二次又送了他一程。

当时菩萨是一个商人,去到边疆做生意,恰巧经过这个小村莊,他看到辮发修行人所做的一切,他怀疑辮发修行人是在骗取了地主的東西,他向地主询问你有東西寄在他那兒吗?地主说有寄放了一百金元。商人教他不如去查看一下,地主快速的走去林中的草寮查看,发现金元已经失踪,他回來对商人诉苦说∶金元不见了!商人说∶一定是那狡猾的辮发修行人拿走了,快追。

两人追到村莊外,抓到了辮发修行人,拷打了一顿,他才说出在大路边藏金的地方,地主拿回了金元,商人责问他∶为什么这一百个金元不会困扰你,而那一根草卻困扰你的良知呢?你这个虛伪的假修行人!以后你再也不要耍这种鬼计。

商人那一生结束后,又转世到善道去。

佛陀说完了故事,指着那一个鬼计多端的恶比丘说∶这个比丘以前就是那鬼计多端的恶辮发修行人,他今日还是恶性不改;而我则是那位聰明正直的商人。

法增比丘,澳洲雪梨云居兰若

愿众生安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宁静平安的心境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宁静平安的心境

宁静平安的心境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说:这是飞来峰。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

圣法长老:《应作慈爱经》的利益_关于禅修的问答

圣法长老:《应作慈爱经》的利益_关于禅修的问答

《应作慈爱经》的利益在佛陀时代,有五百位居士出家成为比库,他们的修行很好。有一天,他们请求佛陀允许他们前往森林里禅修,佛陀许可之后,他们就出发,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 庄,寻找适合的森林。供养他们的村...

韦陀菩萨十大愿

韦陀菩萨十大愿

第一愿:修菩萨道愿世尊。我愿于尔时修菩萨道。修诸苦行持戒布施多闻精进忍辱爱语福德聪明。各种助道悉令具足。第二愿:护持处死愿贤劫诸佛垂成佛时。愿我在初奉施饮食。般涅槃后收取舍利。起塔赡养。护持处死。见...

大通善本禅师,平生广衍禅法,却密修净土

大通善本禅师,平生广衍禅法,却密修净土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佛法传入到东土今后,一开始有点为难,就是佛教讲的空,中国人找不着适合的词汇、语感、语境来描写它,所以当时有个词语叫格义佛教,就是试图把握又弄不明白。虽然有这样的情况,有一个效应出...

喝茶慢一点,做人笨一点

喝茶慢一点,做人笨一点

喝茶要慢一点,做人要笨一点。慢一点喝茶才能喝到真滋味,做人笨一点才能走得更踏实。刘德华在歌中称呼自己是笨小孩,他的歌唱不是最好的,凭自己的努力,成就常青天王地位。郑板桥老年得子,希望孩子笨一点,走得...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有一天,我到外办事,突然发现路边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黄鼠狼,很多人走过,视若无睹。我想万一被人踩死怎么办?于是我向路边店里要了一个塑料袋,把它装起来。我担心它内脏受伤,又到药店里买了云南白药,回到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