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0」“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接着昨天的分享往下举行说!我们先说说“药师”:药师,即日常所诵‘消灾延寿药师佛’,是梵音秉杀社窭噜之意译。现代谈到药师,只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师与医生的涵义是一样的。佛法中常称佛陀为大医王或大药师。药为世间治病的物品,如药店中所陈列的药品,但以佛法而言,不只是病人有病时才吃药,凡世界众生无时不浸在惑业苦病中,身心充满诸病。经里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嗔、痴。佛能拔除众苦,善治诸病,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所以,我们不可把含有崇高意义的药师一名视为普通配药人和一般医院的医师。物药,即世间治身病之药。广义而言,万物皆为药。如寒时穿衣,饿时进食,倦而需卧,困而需行。此饥、寒、困、倦等,无非是病,而衣、食、住、行等,无非是药。总之,人生之有需要,无非是病;所需要者,无非是药。故众生充满诸病,宇宙万物莫非是药。以普贤菩萨与善财童子一段问答因缘,更可显明药与非药的意义:“一日普贤命善财入山采药,凡能为药之草木,皆可采来。而善财踏遍山岩,徒手而归。询问他,则言满山皆药,无从采起。普贤又命入山,将非药者采来。善财依然空手而归。则言满山皆非药,无从采起。”是药、非药,全在医生之得当与否,得当则砒霜亦可为药,不得当则人参也能令人致死。故从广义而言,虽宇宙万物皆可为药的原料,若不经医生如法配制,矿植物等又皆非药。药须经医生制方配成,方可治病。药中有丸、散、膏、丹等已制成之药,许多‘祖传秘方’之类即是。综上可知,物药不外三种:1.动植物、矿物等为药的原料;2.按处方配制的药;3.丸、散、膏、丹等已成之药。法药亦有三种:1.经、律、论;2.五乘、三乘、一乘;3.陀罗尼。佛依众生而施设经律,皆为医治众生身心之病。众生堕无明惑,得业报身,充满诸病。佛说诸经、诸律,广为医治;乃至菩萨声闻结集经律,造论申义,真理重重,法门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亦犹如宇宙间之矿植物等皆为药之原料。……今天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和大家分享!●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敬请关注药师坛城网站www.yaoshitancheng.com【<温馨提示:猴年365天2016药师禅文化传播年是从农历的大年初一开始>】

“坛城”顾名思义即佛的殿堂。

药师坛城则是药师佛文化的信仰中心和药师法门以及“药师禅”的修持圣地,具有圣地胜境的殊胜加持力“道场”。

回向:此福愿得一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涛涌,愿度有海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遍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供成佛道。回向给法界有情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

星光“义工”温馨提示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每天法施”分享,只要大家“坚持”看一年的“药师法门”分享,大家就能明白药师法门和药师禅。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法门(药师禅)“法施”时应遵守戒律,对佛法不具信、未成熟的“众生”不行法施,否则失去对佛法的尊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作者:张立华居士我患糖尿病已有十七年历史了,并发手脚麻木、视网膜病变等症状,经本市医大二附院诊断为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1,视力急剧下降,我害怕,我彷徨,我苦闷。一旦左眼再失明...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如育居士往生传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如育居士往生传

王如育居士往生传王如育居士於一九二○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於浙江省宁波市浦镇王家村之一佛化家庭,其母奉佛甚诚,居士敬受家教,自幼以还,一以佛教之道德标准处世做事之意据,故能以素食终其身,且虔修净业,悲...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对付杀人鬼的方法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对付杀人鬼的方法

杀人鬼从前,有一个信佛教的人。他因为悟性不足,始终没有悟到佛法的真谛,但他仍然虔心信佛,和众贤士一起修行。后来,这位信士年纪大了,眼睛昏花,行动迟缓,他不愿意与众贤士居住一起,造成他们的不便,就离开...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念佛相续、精勤念佛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念佛相续、精勤念佛

《西方确指》念佛相续、精勤念佛 大家看第三段:开示上德,念佛相续。这几句很简单,很简略,“头既秃,当知足。念无常,断爱欲。南无阿弥陀,念念恒相续”。说得很简洁很直白,但是非常管用。“头既秃”就是头...

彻悟禅师: 生死关头,或往生或堕落,何为主宰?

彻悟禅师: 生死关头,或往生或堕落,何为主宰?

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他是在禅宗大澈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念佛法门"(净空法师语)。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忘掉自己当下就能解脱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忘掉自己当下就能解脱

忘掉自己当下就能解脱恐怕那是为了迎合封建时代的大名、阔老所好,摆阔的和尚首开先河,让人不能不对其艺伎般俗鄙的精神起怜悯之心。而今强调民主的时代,僧侣中仍有等级,不乏所谓名僧知识以此等装束招摇过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