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众因缘集 一、至诚感应 信女得道

一、至诚感应 信女得道

诗曰:

摩诃罗者老年修,受供人愚说法愁;

自叹无知生苦恼,恭聆此语证初流。

中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外,有一座著名的佛寺松寺,通常住有圣众百余位。

距离松寺不远的村庄中,有一位虔诚的优婆夷在家学佛的女居士、信女。这位优婆夷非常的聪明,她认为:佛经所说的教理,是修行学佛的途径,通达了佛理,才能够得到悟道成就。否则十盲修瞎练,反招恶果。所以,她经常以竭诚恭敬的清净心,恳请法师开示佛法。

优婆夷每天供养一位比丘,由松寺的住持安排众僧应供的次序,依次前往优婆夷的家里去接受供养。每天在供僧之后,她总是至诚地恭请法师开示佛法,求问经义。僧团中有些对于闻、思、修三慧学习不甚深入的比丘,时常不敢轻率的前往受供。

摩诃罗比丘,是一位一无所知新出家的老人,有一天,正好轮到他去应供。这位在晚年才出家的老比丘,时常听到寺中的僧众说:这位优婆夷非常难得,她不但竭诚供养三宝,而且精通一般的佛经教理。因之使他感到胆怯,不敢前往受供。可是,寺中常住的安排,又不得不去。老比丘怀着惴惴畏惧与忧恼的心情,徐缓的步行前去,内心则感到进退两难,结果到达优婆夷的家里,已经超过约束的时间了。

优婆夷看见这位老比丘,非常欢喜的说:今天这位长老,年高德劭,行步详序,与众不同。她暗自想道:这位老比丘,一定是得到成就的圣者,他所说的话一定也是至为宝贵的妙法,我要特别慎重的聆听,不可失去这次求法的好机会。于是她就特别的供养老比丘。

供养完毕之后,优婆夷随即敷设高座,恭请老比丘上座说法。优婆夷竭诚恭敬的在座前五体投地,叩头求法,不敢仰视。一无所知的摩诃罗,登座之后,既恐慌又惭愧,他眼见优婆夷非常恭敬的跪在法座之前,不禁低声自叹:人愚无知,实在苦恼!优婆夷听到这两句话,视为无上至宝,如入禅定似的。老比丘趁优婆夷一心专注的时候,快速地跑回松寺。

优婆夷慎重的善自思惟这两句话的奥妙之处:愚无所知,就是十二因缘的根本,由此苦本,生死循环不断,以致受诸苦恼,故言甚苦。如此反复思惟,立即证得四圣中的初果须陀洹道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

优婆夷得道之后,急忙开了库藏室,取出一件宝衣,要做为答谢恩师的礼物。但是,法座上的老比丘却不见了,她到处去找都找不到,不禁怀疑老比丘是以神通飞回去了。于是,优婆夷就带着宝衣,来到松寺要拜见老比丘。可是,老比丘回到寺里,心中惊惧不已,深怕施主追来找他,就关闭寮房之门,避不见人。

摩诃罗比丘的师傅,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他看见优婆夷追来甚急,以为摩诃罗犯了什么过失,即入定观察,得知优婆夷证得须陀洹道的好消息,即呼唤他的徒弟摩诃罗出来受施,并且为他们说明宿世所结来的法缘,今已成熟。摩诃罗听到师傅所开示的法语,顿时除了内心的烦恼、忧惧,不由得欢喜无量,也证得须陀洹道。

诗曰:

真心竭意凡成贤,法药蠲除结使颠;

悟道皆因疑念断,行持笃志信为先。

附注说明:

(一)摩诃罗,是印度梵语,译为愚钝无知的老人。凡是一无所知的老人,都称他为摩诃罗或摩诃卢。

(二)佛经说:佛法须向恭敬中求。一无所知的摩诃罗,为什么会使聪明的优婆夷悟道呢?完全是由于这位优婆夷的竭诚信心所致。

(三)儒家说:诚则灵,不诚无物。学佛也是一样,竭诚恭敬,具足信心崐,没有任何怀疑,即能感应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  中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 中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 中 六、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 大家都知道,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就在净土三经之一的《无量寿经》里,佛十分明晰地指出: “如来以无尽大...

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清 妙空大师[编者按]妙空大师的持名念佛四十八法,是净土行者必读的宝典。其内容涉及到持名念佛的原理、原则、心态、方法、境界、妙用等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备。我等念佛人,在一切时、于一切处、处一切人生境...

净土法门法语:佛的根本大戒是十善

净土法门法语:佛的根本大戒是十善

佛的根本大戒是十善,十善要常常记在心上。不杀生,不害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不害,怎么可以害人。这个人害我,我能不能害他?不可以。为什么?他无知,所以他害我。我明白了,觉悟了,我不能害他;我要害他,我跟...

一个科学工作者自述:你没有死过,所以你无所畏惧

一个科学工作者自述:你没有死过,所以你无所畏惧

我是一名科学工作者。从小时候到大学,经历过一些难以理解,诡异的事情,在我对生命的概念刻下了许多疑惑的烙印,最奇怪也最深刻的莫过于生死的体验了,也就是现在的科学名词“濒死体验”。我一直在思考:“人为什...

恒强法师:原始佛教之中道 第八章 原始佛教中道的价值

恒强法师:原始佛教之中道 第八章 原始佛教中道的价值

第八章 原始佛教中道的价值在文章前面说到原始佛教中道确立的根本与中道的内容,佛陀由缘起法确立中道正见,由八正道确立中道正行。无论是中道见中的常断中道、有无中道、无我中道,还是中道行的苦乐中道、精进中...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63」“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至心听闻称念药师佛名号!我们大家可以观察自己的内心,烦恼生起来的时候,今天觉得这样对,明天会觉得那样对,好像水上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