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众因缘集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诗曰: 揭鸟因毛祸猎刀,?牛爱尾命难逃;

蜂酿蜜后身先死,财宝积多枉苦劳。

有一位长寿道人,他的家财无量,但却不是为富不仁,他经常散财布施,救济贫穷与拔除众人之苦的善事。

他有一位知己的朋友,看到他克勤克俭的聚财,自己却没有一点享受,把辛辛苦苦得来不易的家财,尽拿去布施供养三宝与救济贫困的人,深深地为他可惜,于是便对他说:你把家财拿去供养三宝,做布施救济的功德,似乎做得太多了吧!道人回答说:不多!不多!我听闻到佛陀的教法,都谨记在心,不敢一日有所忘失。佛说:人自从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中,遭受生生死死往来的痛苦,其日子多得难以计数。如果以此计算,我现在所做的布施,平均一天还用不到一文钱,这样还算多吗?

佛陀说:假如有人能够得到普天下的一切财宝,尚不如听闻一句佛法的宝贵。

我深信佛陀的慈训,所以广行布施,救济困苦。因为积聚财产,不但不能够了脱生死痛苦,而且还会因财惹祸。既然如此,不如尽将家财布施做功德为妙。长寿道人接著反问他的朋友说:你有没有听说深山中有一种揭鸟,它的羽毛非常美丽,所以特别爱惜它,万一被杂草或其他的东西粘住,它便不敢轻举妄动,深怕损伤了美丽的羽毛。结果,往往因此而轻易地被猎人捕擒,不但美丽的羽毛被拔掉,甚至性命也不保。

揭鸟为了爱惜它的羽毛而遭杀身之祸,爱财如命的人,与此揭鸟有什么两样呢?

牛也因为爱惜它美丽的尾毛,而被人所杀。世上有不少痴人,只知道拼命地敛财,贪得无厌,却不知道祸难日近,倘不及早觉醒,无常一到,则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此时,所有的财物,尽皆变成他人享用。既然如此,不如在生前广种福田,免得后患无穷。

道人又说:有些亲戚朋友们责怪我散财布施,不留些家财给子孙。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用不著我们操心。我再说一个譬喻:

蜜蜂天天飞去采取花粉蜜,辛辛苦苦的酿成糖蜜,做为幼蜂的饲料。结果偷蜜的人,用烟火熏灼,把蜜蜂统统驱离蜂巢,不但被偷去了全部的蜂蜜,并且连窝巢中的蜂卵也被杀尽。蜜蜂的酿蜜召祸,与人类的积财召患,又有什么两样呢?我之所以散财布施,远离色欲,就是为了远离灾祸。世人日夜奔忙,劳心劳力,全部都是为了钱财,要知道人生无常,一旦命尽逝世,所有的财物,丝毫都不能够带去享用。如果为著营求财物,而以不法的手段取得不义之财者,这个罪业,更是无可逃避的。这个人死后,不但会在恶道中受诸剧苦,将来还要偿债,还尽人家的财物,并且连其利息,也要依照年代付清,所受的业报越慢,果报越加严重。长寿道人更郑重的说:人生在世,好像乘坐一只泥船在河中,泥船碰到水,很容易坏掉,那是至为危险的,应该换上竹筏渡河。(竹筏比喻:佛陀所说的种种出苦善法。)

长寿道人又警惕大家说:人身好像泥船一样,人命无常危脆,朝不保夕,应该要好好修行学佛,亲近供养三宝,布施、救济贫苦,广种福田,别让宝贵的光阴空过。

诗曰:

悭贪获报苦贫穷,布施修斋福德丰;

善恶随形追本影,升沉路异自心通。

附注说明:

(一)本故事所说的法义,详载于三慧经中。

(二)佛经中常常谈到一些守财奴,因为没有种福田,又放不下财产,所以死后堕落在畜生道中,变作猛犬、毒蛇,日夜守护其藏物,不能解脱。

(三)布施是菩萨六度之首,广行布施,才能够圆满福慧。如果没有施舍种福,很可能会因此而丧失人身,或者出生于贫贱之家,甚难解脱痛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五卷奘师追上同伴以后,继续向东南山行去,约五百余里,至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夏瓦),这是在北印度境内的国家,东临信度河,都城叫做布路沙布罗城。这个地方多出贤圣之辈,古来作论诸师,如那罗...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3】药师禅:感恩是一种修养,感恩是一种气度,感恩是一种境界,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人品,感恩是一种智慧,感恩更是一种责任。当你拥有了那颗感恩的心,你永远就是人生中的智者。...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蜜蜂与苍蝇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蜜蜂与苍蝇

苍蝇原本是无翅无腿的蛆虫,听到人们赞扬蜜蜂,他又是妒忌,又是眼红,于是便脱去白色的紧身衣,模仿着蜜蜂的模样,把自己从头到脚打扮了一番。但是,人们照样讨厌他,见了就挥舞蝇拍,撵得他东逃西藏,差点丢了小...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 方便品第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 方便品第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 方便品第二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方便品第二 方便品第二 以上所说佛国一品是佛陀开示唯心净土的法门,但并不是生硬的否定了缘起的幻相,只有此才不会昧了良心,昧了因果...

浅谈素食与道教养生的关系

浅谈素食与道教养生的关系

道经云:“斋食(即素食)者,洁净身心,涤除邪秽。”“圣人以此斋(素食)戒,以神明其德夫。”王常月祖师亦云:“心不持斋,神性若不能改,则本心不定;本心不定则元神不归,元神不归,真性必不能见矣。”道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