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诗曰:

供佛虔祈四子生,商农学果俱圆成;

财官富乐全能获,志愿出家度有情。

信佛和学佛,最重要的是,依照佛教的信、愿、行三资粮去行持。

一、要有具足坚固的信心。信佛所说的教法,真实不虚;信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的无上福田;信善恶因果业报,如影随形;信修行学佛,能了脱生死轮回痛苦,获得涅?寂静的永久安乐。

二、要发百折不挠的誓愿。发愿修学佛法;发愿弘扬佛教;志愿成就佛道;誓愿广度一切众生,共证无上菩提佛果。

三、对显密佛法精进行持。实行修行学佛,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明师,依照明师的指导去行持学佛,如说修行。

下面这段因缘故事,就是实施佛教三资粮,而获得成功的史实传记,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度众生的时候,印度有一位信佛虔诚的在家优婆夷(女居士信女),她每天都竭诚恭敬到佛陀的座前,去供养佛陀和比丘僧众,从来没有一天懈怠或疏忽过。佛陀早就知道她心里的愿望,有一天,佛陀故意问她:优婆夷!你每天如此竭诚的恭敬礼拜供佛,有什么愿望祈求呢?

优婆夷谨向佛陀恭敬礼拜,然后长跪合掌说:世尊我如果有福报,现世就可得的话,我希望生四个儿子。

佛陀再问她说:为什么希望有四个儿子。

优婆夷回答说:佛陀!我如果有四个儿子,抚养他们长大,大儿子,我让他去经商,可以赚很多钱财;二儿子让他去务农,生产米谷等物,衣食所需,都能丰足;教三儿子用功求学,将来做官覆阴门户;第四儿子,我就让他去出家修行,精进修持佛法,将来得成圣果,救度父母,以及救度一切众生。我期望有四个儿子的用意,就是这样。

佛陀说:好的!让你得到满愿。

优婆夷非常欢喜,向佛陀恭敬礼谢之后,就回到家里。经过不久,优婆夷就怀孕,生下一个相貌端严的男孩子,这个孩子的聪明智慧,与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特别宠爱。

儿子长大以后,有一天,恭敬地请问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对我这样慈爱?世间当母亲的人,没有像妈妈你这样爱护儿子的。优婆夷告诉他说:孩子!我本来祈求生四个儿子,让你们各作一种事业。现在只有你一个,我就将爱护四个儿子的心合并起来放在你一个人身上。她接著详细叙述愿求四子的用意。

儿子听到母亲的话之后,时时谨记在心里。首先,他学习经商做生意,以他的聪明智慧,不到一年,就赚了很多的钱而成为巨富。随后,他又改行务农,耕种很多的农作物;由于他如法的勤劳灌溉,收获特别丰盛,远近的大农家,都非常羡慕和钦佩他。后来,他又研究学问,仕进求官,而且官居高位,一一均如愿成就。

他娶妻之后,不久又生了男孩子,家门盛极一时。经过没几年,竟成为富贵之家,双亲均康泰在堂,可谓福禄寿三齐全,家庭非常圆满、安乐。有一天,儿子敬禀母亲说:妈妈!你老人家要求四个儿子,发出四大愿要给四个儿子做,如今孩儿已完成妈妈三愿,只缺最后一愿。如果让我出家去修行,岂不是四愿都具足圆满了吗?

母亲暗忖:我本愿求生四子,想让他们各做一种事业,但又担心他们会违反我意。如今这个孩子所作所为,均超出我的愿望之外,如果让他去出家学道,一定能够遂愿完成,得成圣果成道。于是即允许儿子去出家修行。儿子听到父母允许他出家学佛,非常高兴的割爱辞亲,拜别父母,前往释迦牟尼佛的座前,请求佛陀允许他剃度出家作沙门。

佛陀即满他的愿,使他圆顶出家当比丘,并为他说法。他听闻佛陀的教法之后,日夜修精进行;由于他的精进用功,不久就证得大阿罗汉果。他成道之后,即回家为父母说法,度双亲出离苦海。他又在各地发扬佛教,广度一切众生,大家均得福得道,皆大欢喜。

信、愿、行三资粮,好像宝鼎的三足,缺一不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贤圣,均由此三资粮而得成就。修学佛法,或造福发愿,其成就与不成就,均在我们的心志。而志是心中的指南针,南北一定,八方随之而定,此即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诗曰:

佛教资粮信愿行,能圆圣果自他成;

无边福慧皆由得,精进修持妙觉生。

附注说明:

(一)以上二十五个善恶因缘,大部份是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个个都是为现在与未来一切的众生,现身说法。读者大德!请切勿等闲视之。

(二)从本集的各因缘中,可以看出:得成就圣果,与堕恶道受苦,均皆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

(三)一切恶业,虽然是由于我们的身口意所造出来的,但其中造恶业的力量崐最大者,就是口业。口能造恶业如山之大,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应该要三思而后说,最好是守口如瓶,以免犯诸口业而堕恶趣。

吉祥圆满

诗曰:

吉日编成圣传书,祥云富乐赐盈渠;

圆通佛法勤修学,满足安宁福慧如。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

辗转流通者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文化--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摩诃迦叶

佛教文化--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摩诃迦叶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简介第一为摩诃迦叶,称苦行第一;第二阿难陀,称多闻第一;第三舍利弗,称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称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称说法第一;第六是大目犍连,称神通第一;第七是摩诃迦旃延,称...

[拉珍文集] 说说“叶公好龙”式的佛弟子

[拉珍文集] 说说“叶公好龙”式的佛弟子

说说“叶公好龙”式的佛弟子拉珍在「老百姓」的文章「到底在抗拒什么?」中,看到「难道佛教徒个个都是叶公好龙吗?」这句话,想了很多。叶公真的是喜欢龙,你不能说他假喜欢,起码看起来是那样,无论亲戚朋友,外...

佛教故事: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

佛教故事: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

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对弟子说:你们现在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不淋一人呢?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

达摩论宝

达摩论宝

达摩论宝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南天竺人,出身婆罗门贵族,是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来遇到般若多罗,为祖师所器重,而度化出家,改名菩提达摩。达摩未出家以前,就具有超人的才智、脱俗的善根,有一次般若多罗...

师傅

师傅

开悟的师傅 阿弥陀佛、各位大德、善知识弟子释广忠是一居士,...

八大佛教圣地事迹简介

八大佛教圣地事迹简介

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以下一一介绍其事迹:一、佛出生地蓝毗尼(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