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诗曰:

供佛虔祈四子生,商农学果俱圆成;

财官富乐全能获,志愿出家度有情。

信佛和学佛,最重要的是,依照佛教的信、愿、行三资粮去行持。

一、要有具足坚固的信心。信佛所说的教法,真实不虚;信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的无上福田;信善恶因果业报,如影随形;信修行学佛,能了脱生死轮回痛苦,获得涅?寂静的永久安乐。

二、要发百折不挠的誓愿。发愿修学佛法;发愿弘扬佛教;志愿成就佛道;誓愿广度一切众生,共证无上菩提佛果。

三、对显密佛法精进行持。实行修行学佛,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明师,依照明师的指导去行持学佛,如说修行。

下面这段因缘故事,就是实施佛教三资粮,而获得成功的史实传记,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度众生的时候,印度有一位信佛虔诚的在家优婆夷(女居士信女),她每天都竭诚恭敬到佛陀的座前,去供养佛陀和比丘僧众,从来没有一天懈怠或疏忽过。佛陀早就知道她心里的愿望,有一天,佛陀故意问她:优婆夷!你每天如此竭诚的恭敬礼拜供佛,有什么愿望祈求呢?

优婆夷谨向佛陀恭敬礼拜,然后长跪合掌说:世尊我如果有福报,现世就可得的话,我希望生四个儿子。

佛陀再问她说:为什么希望有四个儿子。

优婆夷回答说:佛陀!我如果有四个儿子,抚养他们长大,大儿子,我让他去经商,可以赚很多钱财;二儿子让他去务农,生产米谷等物,衣食所需,都能丰足;教三儿子用功求学,将来做官覆阴门户;第四儿子,我就让他去出家修行,精进修持佛法,将来得成圣果,救度父母,以及救度一切众生。我期望有四个儿子的用意,就是这样。

佛陀说:好的!让你得到满愿。

优婆夷非常欢喜,向佛陀恭敬礼谢之后,就回到家里。经过不久,优婆夷就怀孕,生下一个相貌端严的男孩子,这个孩子的聪明智慧,与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特别宠爱。

儿子长大以后,有一天,恭敬地请问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对我这样慈爱?世间当母亲的人,没有像妈妈你这样爱护儿子的。优婆夷告诉他说:孩子!我本来祈求生四个儿子,让你们各作一种事业。现在只有你一个,我就将爱护四个儿子的心合并起来放在你一个人身上。她接著详细叙述愿求四子的用意。

儿子听到母亲的话之后,时时谨记在心里。首先,他学习经商做生意,以他的聪明智慧,不到一年,就赚了很多的钱而成为巨富。随后,他又改行务农,耕种很多的农作物;由于他如法的勤劳灌溉,收获特别丰盛,远近的大农家,都非常羡慕和钦佩他。后来,他又研究学问,仕进求官,而且官居高位,一一均如愿成就。

他娶妻之后,不久又生了男孩子,家门盛极一时。经过没几年,竟成为富贵之家,双亲均康泰在堂,可谓福禄寿三齐全,家庭非常圆满、安乐。有一天,儿子敬禀母亲说:妈妈!你老人家要求四个儿子,发出四大愿要给四个儿子做,如今孩儿已完成妈妈三愿,只缺最后一愿。如果让我出家去修行,岂不是四愿都具足圆满了吗?

母亲暗忖:我本愿求生四子,想让他们各做一种事业,但又担心他们会违反我意。如今这个孩子所作所为,均超出我的愿望之外,如果让他去出家学道,一定能够遂愿完成,得成圣果成道。于是即允许儿子去出家修行。儿子听到父母允许他出家学佛,非常高兴的割爱辞亲,拜别父母,前往释迦牟尼佛的座前,请求佛陀允许他剃度出家作沙门。

佛陀即满他的愿,使他圆顶出家当比丘,并为他说法。他听闻佛陀的教法之后,日夜修精进行;由于他的精进用功,不久就证得大阿罗汉果。他成道之后,即回家为父母说法,度双亲出离苦海。他又在各地发扬佛教,广度一切众生,大家均得福得道,皆大欢喜。

信、愿、行三资粮,好像宝鼎的三足,缺一不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贤圣,均由此三资粮而得成就。修学佛法,或造福发愿,其成就与不成就,均在我们的心志。而志是心中的指南针,南北一定,八方随之而定,此即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诗曰:

佛教资粮信愿行,能圆圣果自他成;

无边福慧皆由得,精进修持妙觉生。

附注说明:

(一)以上二十五个善恶因缘,大部份是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个个都是为现在与未来一切的众生,现身说法。读者大德!请切勿等闲视之。

(二)从本集的各因缘中,可以看出:得成就圣果,与堕恶道受苦,均皆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

(三)一切恶业,虽然是由于我们的身口意所造出来的,但其中造恶业的力量崐最大者,就是口业。口能造恶业如山之大,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应该要三思而后说,最好是守口如瓶,以免犯诸口业而堕恶趣。

吉祥圆满

诗曰:

吉日编成圣传书,祥云富乐赐盈渠;

圆通佛法勤修学,满足安宁福慧如。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

辗转流通者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前言:多少知识等力量如是,此论弗入于谛,知识乃识鉴之因,力量为施用之果,识施于用,其生之力得之积量,大海盈以百川之水,故为是积,积而弗施,青禾干之,农田裂口,知识藏而不用,其力何生,无量之积,故识鉴...

供养地藏王菩萨,能免一切的灾难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善男子、善女人”,加个“善”字,是因为他能恭敬地藏王菩萨,所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地藏菩萨像前,你认为你喜欢的事,乃至唱歌、跳舞,在菩萨像前作揖、供养都可以;买了新衣服,在地藏菩萨像前摆一摆,先供养菩萨;乃至于给小孩买的玩具都可以供养——任何事物都先供养菩萨,也不只是供养地藏王菩萨,应该念念不忘三宝。乃至于香华,经常供养,随你的力量,一朵花也可以,但把这一朵花用意念观想,一朵花代表全世界的花,都拿来供养地藏王菩萨,把你的心力变大。这是世间物的供养。

以下可以说是法的供养,也就是劝别人也这样做,劝一个人也可以,劝多人更好,你的六亲眷属、认识的朋友,劝他买花先供佛,买新物品先供佛,乃至于饮食、医药,在佛前摆一摆,都可以供,这是你诚心的关系。

“如是等辈”,就是这样的人,用伎乐供养、香花供养,乃至劝别人也信、也供养,“现在世中”,就是讲现世,就是你现在生中,有鬼神在你周围拥护你,未来世中也有鬼神日夜拥护你。为什么呢?因为你供养地藏王菩萨,也因为这些鬼神在你周围卫护着,“不令恶事辄闻于耳”,使你的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见,横事、恶事,一切飞灾横祸你就不会再受了。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劝你供养地藏王菩萨,能免一切的灾难。还有七种好处,就是身体的相貌圆满,吉祥如意,六亲眷属也都很吉祥。供养当然要赞叹,赞叹当然要礼拜,第一个礼敬,第二个赞叹,第三个才是供养,这三者是相连的。你只有礼拜,没有供养,只受礼拜的福德;只供养没有礼拜,功德要小;既要歌咏赞叹,又礼拜又供养,福德要大一点。

你供养地藏王菩萨,这些力量在你周围卫护着

供养地藏王菩萨,能免一切的灾难【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

【民间佛教故事】镜面王的善巧劝诫,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民间佛教故事】镜面王的善巧劝诫,让臣民不犯所知障

当遇到别人意见与你相左时,你是坚持己见,还是两厢对比后再做出判断或选择?当遇到不熟悉的事物,你是退缩不前还是保持浓浓的探知欲?当了解到一种全然陌生的宇宙真谛,但与你自小的认识、经验都违背时,你是全然...

《学佛群疑》08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学佛群疑》08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

地藏菩萨感应录:全仗菩萨慈悲力,儿子祛病增福慧

地藏菩萨感应录:全仗菩萨慈悲力,儿子祛病增福慧

【广东深圳】吕虹2008-7-25 1997年的五一劳动节,佛菩萨慈悲,用一个很殊胜善巧的因缘,引导我开始信佛学佛。那年,儿子三岁,我们夫妻两人都在上班,无法精心照顾孩子。于是,家婆从老家来到深圳帮...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生命的三大境界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生命的三大境界

生命的三大境界生命是时间的延续,是精神永恒之循环。生命的神秘莫测,浩瀚无边,引导我们无限遐想;生命的边际虽然不可及,但是,我们自由的梦想却可以随时抵达它的边际。生命的含义犹如我们静坐在思维的瞳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