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小乘;二宗之略要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纭。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世亲造《俱舍论》;又九百年中,诃梨跋摩造《成实论》。因这二部论典的传播,而形成俱舍成实二宗。

一、俱舍宗

俱舍宗是依《俱舍论》而立宗的。《俱舍论》是《阿毗达磨俱舍论》之略,译云对向法论、对为对向涅槃,对观四谛,法,胜义法为涅槃,法相法为四谛。即以无漏智,观四谛法而证捏槃。

《俱舍论》有两译,陈真谛译此论,即开俱舍宗。唐玄类重泽。此论共三十卷,九品,初解万有,次论迷之因果,后明悟之因果,末述无我之理。

俱舍宗在教义上立七十五法,修四谛及十二因缘。所证果位同声闻行果之渐次。

七十五法

(一)色法有十一:五根、五尘,无表色;

(二)心法有一:心王;

(三)心所法有四十六。

(1)大地法有十

触、作意、受、想、思、欲、胜解、念;三摩地、慧。

(2)大善地法有十

信、惭、愧、无贪、无瞋、勤、不放逸、轻安、舍、不害。

(3)大烦恼地法有六

痴、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

(4)小烦恼地法有十

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

(5)不定地法有八

寻、伺、睡眠、恶作、贪、瞋、慢、疑;

(四)不相应行法有十四

得、非得、同分、无想果、无想定、灭尽定、命根、生、住、异、灭、文身、名身、句身;

(五)无为法有三

择灭、非择灭、虚空。

二、成实宗

成实宗依《成实论》而立宗。此论发挥二空之理,恰与俱舍论相反。本论观察宇宙万有,分为世界门和第一义门。世界门,立一切法为有,人我非无,然诸法皆因缘而生,离因缘则灭。虽有亦假,似有实无,进而入第一义门,则说人空法空。人空者,喻如瓶中无水,五蕴假和合中毫无实常之人我,为人空观。法空者,如瓶无实,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并无实体,为法空观,二空深理,为小乘空部最后之发展。

姚秦鸠摩罗什译此论,遂传中国,南北朝亦有弘传此论者,称成实宗。唐吉藏判为小乘,其思想近大乘三论宗

(此论共二十卷,明五聚之义。即发聚及苦集灭道)

如上所述的各宗教法,便是吾人趣向佛道的种种途径。无论显密大小及宗教,都不出一实相印或三法印的法教。只是依据不同,在解说上而各异。但无非是在断烦恼证涅槃,转凡成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可赞美的入灭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可赞美的入灭

可赞美的入灭在僧团中,成为龙象人物的是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而不是罗侯罗。一个严肃于密行持戒的人,他只是默默无声的修道,默默无声的与世无争,或者,因为罗侯罗是佛子的关系,佛陀对他有特别多...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二章 三皈五戒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二章 三皈五戒

第二章 三皈五戒皈依即是皈向、依靠之意。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他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地在一个人地生疏的环境里生活,过着寄人篱...

药师咒

药师咒

药师咒注音版南nā 薄mó 谟bó 伽qié 伐fá 帝dì。鞞pí 杀shā 社shè。窭jù 噜lǔ 薛bì 琉liú 璃lí。钵bō 喇lá 婆pó。喝hé 啰là 阇shé 也yě。怛dá...

改善言行

改善言行

改善言行诗曰:仇其离谤圣贤人,屡谏无听反倍瞋;捷感恶疮头至足,即时堕狱苦难陈。车匿是陪伴悉达多(佛陀的俗名)王子离开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时的侍者,当悉达多王子究竟证悟,成为佛陀时,车匿也出家为比库。但...

做人的佛法:不要画地自限

做人的佛法:不要画地自限

不要画地自限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禅语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

太上感应篇图说100:离人骨肉

太上感应篇图说100:离人骨肉

经文:离人骨肉。【原文】头上青天不可欺,离人骨肉己先知。凄风苦雨黄泉路,孽镜台边后悔迟。注:骨肉谓一体至亲也。离有二义,一作离异之离,如父子兄弟夫妇本一家团聚之人,因其迫胁,致各离散也。一作离间之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