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祸由自召

祸由自召

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客也。述流寇事颇悉。相与叹劫数难移。僧曰:以我言之,劫数人所为,非天所为也。明之末年,杀戮淫掠之惨,黄巢流血三千里,不足道矣。由其中叶以后,官吏率贪虐,绅士率暴横,民俗亦率奸盗诈伪,无所不至。是以下伏怨毒,上干神怒,积百年冤愤之气,而发之一朝。以我所见闻,其受祸最酷者,皆其稔恶最甚者也,是可曰天数耶?昔在贼中,见其缚一世家子,跪于帐前,而拥其妻妾饮酒,问:敢怒乎?曰:不敢。问:愿受役乎?曰:愿。则释缚使行酒于侧。观者或太息不忍。一老翁陷贼者曰:吾今乃始知因果。是其祖尝调仆妇,仆有违言,捶而缚之槐,使旁观与妇卧也。即是一端,可类推矣。

座有豪者曰:巨鱼吞细鱼,鸷鸟搏群鸟,神弗怒也,何独于人而怒之?僧掉头曰:彼鱼鸟耳,人鱼鸟也耶?豪者拂衣起。明日,邀客游所寓寺,欲挫辱之。已打包去,壁上大书二十字曰:尔亦不必言,我亦不必说。楼下寂无人,楼上有明月。疑刺豪者之阴事也。后豪者卒覆其宗。

【译文】

先曾祖润生公在襄阳的时候,曾见过一位僧人,据说,他曾经做过惠登相的幕客。这位僧人述当年流寇的事,讲得非常详细、具体。听者都摇头叹息说:这是上天安排的劫数,难于避免。可是,这位僧人却不以为然,他说:依贫僧之见,这种劫数完全是由人自己造成的,上天是不会无缘无故降灾难给人们的。明朝末年所发生的杀戮、奸淫、抢掠的惨状,即使唐朝末年黄巢造反流血三千里也为之逊色。推究业因,由明朝中叶以后,官吏个个贪婪暴虐,绅士横行霸道。民间的风气也随之变得奸滑毒狠、狡诈虚伪,品行恶劣,无所不至。所以,从下层讲,在老百姓心里埋伏下无穷的怨恨,从上界讲,也激起了天神的愤怒。积累了一百多年的怨愤之气,一旦暴发出来,又有谁能阻止得了。再就贫僧的所见所闻,那些在动乱中受祸最惨重的,往往都是平时穷凶极恶的人。这能说是劫数吗?记得以前我在贼寇中,有一回,贼寇逮住了一个官宦子弟,他们喝令他跪在营帐前,然后拥抱官宦子弟的妻妾饮酒作乐,问他道:你敢发怒吗?世宦子弟向上磕头说:不敢。又问他:你愿意侍候我们吗?他又忙回答说:愿意。于是,给他松了绑,让他在一旁斟酒侍候着。这个场面,使许多旁观的人为之叹息不已。当时有一位被俘的老头儿说:今天我才知道因果报应是这样的分明啊!原来,这个世宦之家,从他爷爷那一辈起,就经常调戏、玩弄仆人的妻子。仆人要是稍有不满,必然遭到一顿毒打,然后把仆人绑在槐树上,让他看着自己的妻子被主人搂着睡觉。这只不过是豪绅暴行的一端,其它的罪恶就不难类推了。

僧人说这番话的时候,刚好有位豪绅也在座,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满,便说:世界上大鱼吞小鱼,猛禽吃弱鸟,为什么天神不发怒,惟独对于人一有恶行,天神就动怒呢?那僧人很不屑地扭过头说:鸟鱼是禽兽,难道人也跟禽兽一样吗?豪绅无言答对,气愤地拂袖而去。

第二天,那豪绅纠集了一帮门客,到僧人挂单的寺里去寻衅,想要折辱那位僧人。不料该僧已经打包离去。只见壁上写了二十个字,道:你也不必言,我也不必说,楼下寂无人,楼上有明月。这可能是讥刺那豪绅的阴私。后来,这位豪绅也落得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善德之语

星云法师:善德之语

动 乱的产生,以语言为先锋,人惹祸害,也以语言最为厉害。所以《尚书》载:语言不合义理,正好招致羞辱。《诗经》亦载:白珪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齿颊一动,千驷莫追。意思是,一块白玉有了缺损...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四)凤凰涅槃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四)凤凰涅槃

(四)凤凰涅槃明生法师接替了如归法师的衣钵,并担任了方丈,但他并不愿意住在寺庙,于是就选择了一处悬崖的石洞作为自己的清修之地,洞前有数丈宽的平坦岩石,可供百人就坐。由于明生法师以前求雨、治瘟疫的事迹...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求那跋摩 (道化人生)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求那跋摩 (道化人生)

求那跋摩 (道化人生)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 九月二十八日 ,六十五岁的罽宾高僧求那跋摩圆寂于建康祇洹寺。大师去逝后,仍盘坐在绳床上,容貌无改,象入定一样。各种各样的人前来瞻仰遗容,空中弥漫起芳...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动物之爱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动物之爱

动物之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字字珠玑的诗,可谓意味深长: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母爱都是一样的伟大,而没有物种和地域的区别。在非洲稀树草原,某探险...

黄念祖居士:访美杂谈(有关神通的开示)

黄念祖居士:访美杂谈(有关神通的开示)

黄念祖居士:访美杂谈(有关神通的开示) 访美杂谈黄念祖居士讲述有缘到了一次地球的那一边,所见所闻使自己产生了一些感想,所以今天来跟大家谈一谈。 这次去是因于美国的‘莲花精舍’之邀请。这个‘莲花精舍’...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一至十)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一至十)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一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三 吝啬而行布施为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四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