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你准备好了吗?!

接到弟媳的电话,说奶奶已经有10多天没吃饭了。我感到一阵的恐慌。奶奶真的要走了吗?我还没有准备好啊!

我一直都感到很忙,以为应该为奶奶做的事情还来得及,然而世事难料!奶奶还没有皈依学佛,我好自责。

怀着悲伤的心情,我买了放生物命,一家人回去看望奶奶,在路途的河边,我们为奶奶放生,祈请佛菩萨加持她身体早日康复。

到家后,我看到奶奶还是和往常一样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把椅子上,她呆滞无神的眼睛盯着我,显得好无助,奶奶身体消瘦了很多,皮包骨头,我感到非常难过。奶奶一生为人善良,从不愿去宰杀鸡鸭鱼等动物,她一生都身体健康,没有过太大的病苦,晚年依然思维清晰,过得安闲自在,平静祥和。奶奶也是个睿智的人,尽管一生坎坷,不仅送走了她的父母和丈夫等白发人 ,也送走了她的儿子和孙子这些黑发人。可每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去,她都能显得很平静。然而“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生老病死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必经之路,纵使是长寿少病、经历了近百年风雨的奶奶,如今也无法逃脱油尽灯枯、将入其土的命运,只能靠水和流质食物维持生命。

我心内一阵阵酸楚,赶忙拿出黑宝丸,冲上水,希望奶奶吃了能赶快好起来。可是,眼看着她把宝丸吞进去,却又吐了出来。我试着又拿些其他的开胃调胃药喂她,结果还是入口难咽。家人说,97岁了,各种器官都在衰竭,消化不了,吃不下。难道奶奶就只能这样了吗?只有无可奈何等那天到来吗?

不行!我赶快把念佛机放起 ,希望奶奶能听着佛乐,跟着念佛号,可是奶奶听力不行了,不住的念叨:“我听不到……”

我真的后悔,当初奶奶身体还比较好的时候,没有常回家带她闻听佛陀亲说法音,也没有带奶奶去皈依学佛。

佛陀在《极圣解脱大手印》中说,“比如就在这时我已经死了,怎么办?黄泉路上我没有钱用,无有旅店,无有宾馆,我今夜宿何家、吃何食?惨不忍睹,阴间心慌孤独的恐怖无法想象,只要今生不成就解脱,这是我很快就要去面对的恐怖、铁定的事实,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就在前面等着我!!!”

想到奶奶没有皈依学佛,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去面对死后的未知处境,我感到既恐怖又伤心,霎时眼泪夺眶而出。

当下,我能做什么呢?还是为奶奶那一天到来时能走到更好的去处作准备吧。这些天要去为奶奶诵经放生,希望她身体尽快康复,能够过上百岁生日。另外也跟家人商量那一天到来时,我们要如何做。尤其是人往生后我们不能做的一些事情也跟家人提前进行了沟通。人刚断气时,地、水、火、风四大分解,撕心裂肺,痛苦万状,凄惨无比。这时只要有人稍微触碰一下亡者的肉体,亡者的神识会感觉到刺心的触痛而生埋怨甚至嗔恨,致使其堕入恶道。我告诉他们,这时候不要去动她,让她保持原姿势,要第一时间祈求圣德为其超度,请师兄姐为奶奶念佛助其往生,用佛法方式为其送行。不要去大摆酒宴,更不能杀鸡杀鱼宰鸭宴请亲朋好友。家人都表示支持我的建议和想法,让奶奶能安静祥和走完最后一程,往生善道乃至到佛土世界永享幸福自在。

人生短暂,好不容易得一人身,要好好珍惜,不但自己应该赶快学佛修行和修法,还要引导亲人一起学习,这样才能有希望离开这个生老病死苦的世界,得到永恒的快乐,而不至于等到那一天到来时束手无策。而当今世界上最正确无偏的修行法要莫过于古佛再来的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亲说法音和所著经著,《什么叫修行》、《了义经》、《藉心经说真谛》、《学佛》等经书,不仅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阐明了佛教从初基到高深成就的各阶段的正理;而且正本清源,指出了现今普行于世的各种佛书、早晚课诵,由于魔子魔孙的破坏、篡改,所充斥的邪见谬论。住世佛陀匡正了为历代祖师和翻译错失了的法义,道破佛教末法时期的乱象,为人们指出了得到成就解脱的必经之路,那就是必须以修行为基础,行修好了,再学法,行与法如法而修,自然成就解脱,将来面对亲友离别乃至自己的人生无常时不至于茫然无措。

撰文:心静梦舒
编辑:雪中春信、传灯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恭闻南无羌佛的法音,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四则·漂流儿传奇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四则·漂流儿传奇

第十四则漂流儿传奇从前,有一个波罗奈国,国王后宫有众多嫔妃。某日,其中一位夫人知道自己怀孕了,十分高兴,赶忙将此事告知国王。国王听了也高兴万分,即命令掌管内务的总管在吃、穿、用各方面都给这位夫人最好...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在生活饮食起居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在生活饮食起居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在生活饮食起居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问:修行人在生活饮食起居上有什么注意事项?索达吉堪布答:一是日常所需的资具受用既不能过于优越,亦不可过于低劣,凡事都要适度,当如是维持生活。二是明...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1. 不强求。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为了膨胀自我,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2. 肯奉献。

《金刚经》中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就是奉献。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3. 能放下。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

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

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金山活佛喜欢吃人家倒的剩饭,贱糕,以及恶水缸里的饭和水,是否是他的怪癖也不知道。每到一宇都是如此,在他心里已经到了不垢不净的地位,可是在我们凡夫心里,以为这是肮脏污秽的东...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婚嫁穷源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婚嫁穷源类

第三卷 决疑论 婚嫁穷源类婚嫁穷源类(八问八答)问:淫欲既然是万恶之首,那么古代圣王治理国家时,就应当加以禁止。可是伏羲却设立媒妁,使男女两家联姻,这是为什么呢?答:这正是为了避免世间人民淫乱的发生...

老人高血压离不开这五大“食疗方”(图文)

老人高血压离不开这五大“食疗方”(图文)

 老人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是眼睛花就是耳朵背,要不就是三高的现象出现。而对于老人所出现的这么一种毛病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进行治疗才是最为关键。而我们现在就先来了解老人听力出问题了要如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