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致令俗人轻笑,损灭正法

佛弟子若对三宝态度轻慢,就会导致俗人也对三宝轻慢嘲笑。因为作为三宝弟子,对自己应当尊重的境界都这么轻慢,又怎么能让世俗人对三宝生信恭敬呢?结果就会损灭正法。

相反的,如果佛弟子对三宝恭敬尊重,自然能引发别人的恭敬之心。所以对三宝的恭敬,不仅关乎自利,更关乎利他。因此,一切不如法、不恭敬的行为,我们都要避免。

故僧祇中:“礼人不得对于佛、法。乃至悬施幡盖,不得蹈像,别施梯凳。”以此文证,明敬处别。

这是通斥的二段,引教伸诫。首先是第一段“引文”。

所以《僧祇律》中说,不得在佛宝或法宝前礼拜他人,包括不得礼拜师长、僧众,只能向佛礼拜。因为即使僧众也是佛弟子。就如同师长在旁边时,不敢接受别人的礼拜。因为在师长面前,自己永远是弟子,要契合弟子相,所以不能在师长前接受弟子的礼拜。

因此当我们在经像前礼拜出家人时,他们会说:“礼佛一拜!”此时我们就面向佛像、经典礼拜。

乃至若要在佛像的上面悬挂幢幡宝盖,也不得把脚踏在佛像上面,甚至踏在佛的肩膀上来悬挂这个幡盖,是绝对不可以的,佛桌也不能踩,只能借助梯子凳子等。

“以此文证,明敬处别”,别,是特别,《僧祇律》以这些文字来证明,三宝是我们应当特别恭敬尊重之处。

以上是一段引文。

恭摘自 弘一大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心灵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心灵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

心灵教育是最美好的教育在现在这个社会中,钢筋水泥的森林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愈加冰冷生硬,激烈残酷的竞争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物质上飞速的发展使我们变得无所适从。《进化论》中,动物之间适者生存的法则再...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前世邪魔今世缠 父拒孀妇感苍天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前世邪魔今世缠 父拒孀妇感苍天

前世邪魔今世缠,父拒孀妇感苍天汝南郡,有一位少年,被邪魔侵害而病入膏肓,家人延医来治疗,医生都束手无策,使得他的父母亲日夜烦恼,忧虑不休。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进门就自己说他善于医治怪病,特地来为少爷...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是福中之大福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是福中之大福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一面,我如何有多善根多福德。这种理解,...

学佛者如何鉴别外道和邪教

学佛者如何鉴别外道和邪教

一位远亲突然听说我学佛多年,找上门来,想问有关学佛修行的事。他感慨的说,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自己倍感压力山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烦心,还没来不及想象生命的真实意义和人生的期盼,就在生活中迷失了方...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

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离开菴没芭娜帝伽之后,佛陀先去那烂陀,然后再前往鸯伽的一个大城市,瞻波。鸯伽是频婆娑罗王管辖下的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地区。佛陀在那里时,住在满布馥香莲花的伽伽罗湖畔一个森林...

清净法师:《圆觉经》讲记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章

清净法师:《圆觉经》讲记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章

第七章威德自在菩萨章世尊在本章为威德自在菩萨等大众开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次第差别:一、奢摩他、二、三摩钵提、三、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本章学习提纲:成佛的几种方便法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