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致令俗人轻笑,损灭正法

佛弟子若对三宝态度轻慢,就会导致俗人也对三宝轻慢嘲笑。因为作为三宝弟子,对自己应当尊重的境界都这么轻慢,又怎么能让世俗人对三宝生信恭敬呢?结果就会损灭正法。

相反的,如果佛弟子对三宝恭敬尊重,自然能引发别人的恭敬之心。所以对三宝的恭敬,不仅关乎自利,更关乎利他。因此,一切不如法、不恭敬的行为,我们都要避免。

故僧祇中:“礼人不得对于佛、法。乃至悬施幡盖,不得蹈像,别施梯凳。”以此文证,明敬处别。

这是通斥的二段,引教伸诫。首先是第一段“引文”。

所以《僧祇律》中说,不得在佛宝或法宝前礼拜他人,包括不得礼拜师长、僧众,只能向佛礼拜。因为即使僧众也是佛弟子。就如同师长在旁边时,不敢接受别人的礼拜。因为在师长面前,自己永远是弟子,要契合弟子相,所以不能在师长前接受弟子的礼拜。

因此当我们在经像前礼拜出家人时,他们会说:“礼佛一拜!”此时我们就面向佛像、经典礼拜。

乃至若要在佛像的上面悬挂幢幡宝盖,也不得把脚踏在佛像上面,甚至踏在佛的肩膀上来悬挂这个幡盖,是绝对不可以的,佛桌也不能踩,只能借助梯子凳子等。

“以此文证,明敬处别”,别,是特别,《僧祇律》以这些文字来证明,三宝是我们应当特别恭敬尊重之处。

以上是一段引文。

恭摘自 弘一大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民间佛教故事】少年与九尾猫,我的愿望是如你所愿

【民间佛教故事】少年与九尾猫,我的愿望是如你所愿

民间的《异闻录》里有一则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修行的猫到佛陀那求法,它想求一个修后可以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生死自由的大法。佛陀说:“修学此法须先发菩提心,依教奉行,还要精进修行,慈悲利益他...

达真堪布:错过了共修时间还可以修法吗?

达真堪布:错过了共修时间还可以修法吗?

达真堪布:错过了共修时间还可以修法吗? 错过了共修的时间,就不可以修法了吗?临睡前躺在床上可以修法吗?答:没有这种说法。我们强调共修,是因为一个人修和大家一起共修,力量不一样。个人的力量象火星,共修...

20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20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释迦摩尼佛法相(唐卡)-- 娑婆世界教主

释迦摩尼佛法相(唐卡)-- 娑婆世界教主

释迦牟尼佛别称:释迦牟尼、佛陀、薄伽梵(世尊)俗名:乔达摩·悉达多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民族族群:古印度释迦族人,刹帝利种姓古印度原住民黄种人,非雅利安人出生地点:蓝毗尼园成...

王骧陆:入佛明宗答问(三)

王骧陆:入佛明宗答问(三)

王骧陆:入佛明宗答问(三) 问:禅宗之法意如何? 答:禅者,以妄念打除妄念,归入无念时本来面目之妙法也,人人具足佛性,具足本宗,而自不知,有时刹那间狂心顿息,或平旦之气时,本来面目,常常显露,而人...

新鲜健康的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

新鲜健康的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

人们一起吃了顿原汁原味的斋饭,饭菜都很简单,主菜是黄瓜炒西红柿、炒卷心菜、烩菜和凉拌粉丝,主食为米饭和馒头。慈福寺住持能戒说,五台山素食中的瓜果青蔬,特别讲究一个“鲜”字,即强调原料以时鲜为主,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