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问: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索达吉堪布:所谓的业因果,展开来讲广大无边,概括而言就是,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无论多久都不会失坏,只要因缘聚合时,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律藏中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这里所谓的因缘有两种:一种是导致果报出现的近因,这是比较粗大、明显的,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得到;另一种是往昔所造的业,这是比较细微、隐蔽的远因,我们的肉眼看不到。比如一个人生病感受痛苦,也许就存在两种因缘,一个是近的因缘,如吹风着凉、食物变质等等;另一个是远的因缘,如前世曾杀害、殴打过众生,造了种种恶业。

佛教认为,人们即生中遇到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前一世或者许多生世以前的业有关系。不过这种业缘非常隐蔽、深远,世人看不到这种远因,只能看到眼前的近因,不仅看不到这种远因,甚至连想都想不到。所以佛教的因果律非常深奥,一般的人依靠自力根本无法通达。由于受现代教育的影响,现在许多人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是迷信,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邪见,也暴露了他们的愚昧无知。

在世俗名言中,因果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因果不虚产生不被他夺的定解非常重要。当然,因果律的真实性,并非意味着它是实有的。现在有些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他们认为其他的法可以空,但因果永远不能空。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虽然在世俗中,有因必有果,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在胜义中,因和果都是空性的,只不过这样的空性并不妨碍如幻如梦的显现。这个道理很深,如果对中观、般若有所闻思,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在五蕴尚未达到无余之前,也就是没有趋入无余涅槃之前,业力不会成熟于任何外境上,只会成熟在心识所执受的这个身体上。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被业力牢牢地捆缚,不被业力左右的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的。《佛说业报差别经》中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涅槃经》中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律藏中也说:“无论是虚空,大海或山洞,住于任何处,无不受业果。”因此,只要造了业,就要感受果报,再怎么逃避也无济于事。

因果是世出世间的大法则,上至诸佛菩萨、下至恶趣众生,都超越不了因果,就像印光大师讲的那样,“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富贵,有的人贫穷;有的人高贵,有的人卑贱;有的人庄严,有的人丑陋;有的人健康,有的人多病……。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苦乐的差异呢?就是由于往昔的业不同。换句话说,众生现在的一切苦乐差别,都是由往昔的业力所致。

同样的道理,众生未来的痛苦和快乐,也取决于现在造的业。所以每个人都要慎重取舍因果,按照佛法来如理行持。

——《藏传净土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茶一味|爱饮茶者心有灵

禅茶一味|爱饮茶者心有灵

爱饮茶者心有灵喜欢茶的人,心是有灵的。茶,是苦修者的良伴,绿茶冲淡,红茶纤秾,黄茶白茶清奇高古。品茶亦如品诗,真正的妙处,是说不出的。一盏青茗、一首好诗,都会让人沉吟良久。你品那铁观音,美如观音,重...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二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二卷

第十二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二十四面,看最后一行经文:  【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缘所之。精...

绿色发展 无锡越来越"节约"

绿色发展 无锡越来越"节约"

●5个GDP能耗指标一年一公报●一系列禁止性和鼓励性政策措施引人注目6日傍晚,市民沈女士带着女儿在蠡湖公园游玩,在上公厕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件新鲜事,“上完厕所后不需要我动手控制,水箱就自动冲洗了。”...

“野鸽居”:周兆祥一家二十多年的“田园生活”

“野鸽居”:周兆祥一家二十多年的“田园生活”

本报驻深圳记者于明山 文/图20多年前,他选择在远离热闹都市的乡郊,一个叫“野鸽居”的田园寓所住下来,一家人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周兆祥一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一家人过的“绿色生活”...

女性冬季多吃干果

女性冬季多吃干果

冬天天气寒冷干燥,对女性的皮肤会有很大的伤害。下面就给大家介绍4种健康又养颜的干果。紫葡萄干补血水果中医认为葡萄具有补血强智利筋骨,健胃生津除烦渴,益气逐水利小便,滋肾益肝好脸色的功效。紫葡萄...

释门法戒录:称名十万 甘露灌顶 (宋 契嵩)

释门法戒录:称名十万 甘露灌顶 (宋 契嵩)

称名十万 甘露灌顶 (宋 契嵩)宋朝释契嵩,号潜子。头上顶着观音像,口中念菩萨圣号,每天念十万声。亲见观音菩萨用甘露灌他的顶,从此他对世间的经书章句,不学便懂得。著作有《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