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愚妇诈死的启示

愚妇诈死的启示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子,非常的爱护与体贴,可是他的妻子,对丈夫并没有真情实爱,因为她外边另有一个情人,所以丈夫无论对她怎么好,她都不能满意。

最初还是偷偷摸摸的来往,但时间一久总觉得不能称心。有一次丈夫出外经商,她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却与情夫远走高飞!可是怕他的丈夫回来,找不到她,追究起来怎么办?于是与邻居的阿婆商量说我去之后,请你找一位已死的妇尸代替我,骗我丈夫说,你妇已死。

过了不久,她的丈夫回来了,阿婆就依照该妇说,你的妻子已经死了,你还是节哀顺变,丈夫果然深信不疑,伤心的哭了很久,才料理她的葬事,把它火化了,把骨灰常常带在身边,表示他深情不移的。

出走的妻子和情夫,东跑西奔居无定处,受尽风霜之苦,且情夫也对她没有真情实爱,就感到后悔,又舍弃了情夫,悄悄的回到以前丈夫的家里来说:我是您心爱的妻子呀!青年说:我的妻子已经死了。妇说:那是我诈死,死尸是别人的呀!我不相信,我的妻子明明已经死了,是我亲手办葬事的,怎么是他人的呢?不要骗我你走吧!。无论怎样恳求他和解说,他都不肯相信,坚持自己的意思,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人为万物之灵,有理智有情感,而且有道德有良心,也最奸诈、最残忍,为什么呢?因为无始以来轮回六道,习染理智与道德的善性虽不少,但奸诈、残忍、恶性的恶习也很多且深重。遇何种因缘,便显出何种种子来,所以有奸诈和善良之别。

世间的是与非、邪与正、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法院之原告被告各执一理。必须依法律做为公理所依据才能判是非,是故事事皆有一个公理与真理。否则世界大乱,人天六道皆是虚论。成见乃是人类最大的毛病,不论聪明或是愚痴无能的人都有成见,且牢牢执著,至死不肯认错。反过来说,若无成见,即容易被人左右和利用,而无自己的主张,做事即目标犹豫不决,东风来即西边倒,西风来东边倒如何才好呢?

佛说四依法(1)依法不依人(2)依智不依识(3)依义不依语(4)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圣者所说的话,纯为天下人民的利益而说,所以没有欺骗没有说错的话,可以相信普通的人即很难说了。多多少少都会有自我吹嘘与名利的渗杂,而且所智所识也有限缘故,依法而不依人。佛即圣中之圣,故依佛所说的法即没有错。

依智不依识,识只是表面所见所闻故不究竟,不实在。智即深入其中之前因后果,而研究到彻底的认识,故要依智而不依识。依义不依语。语如手指、义如月亮,我们应依所持之方向见月非见指。所以要依当时所说的意义,不能依语言而断章取义。

佛说法因人因地而说种种法。许多经典亦有方便而说。是故是依了义之经,不要依不了义之经。譬如,读书有国小初中高中大学。若是死执于国小学识,即不能进步。是故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故事之愚妇骗夫,即指成见误人者大之意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做人的佛法:不见他人过

做人的佛法:不见他人过

不见他人过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六祖坛经》什么人永远都不会犯错?答,死人!...

临时抱佛脚之际,该如何真心发愿求佛加持?

临时抱佛脚之际,该如何真心发愿求佛加持?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说,世间有很多人平时不烧香拜佛,不修行,只是在遇烦心事,麻烦事,有病有灾时,才想到去寺院三宝殿“临时抱佛脚”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度过难关。于是,每逢初一、十五或佛诞日,无论...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越俎代庖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越俎代庖

越俎代庖有个王子七岁就入山学道,从来不知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各自的任务和分工。后来国王去世,大臣不知找何人继位,便想起山中的王子,他们商议着说:「山中仙人本来就是王子,况且修炼多年也有道行,立他为王再好...

慧明法师: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

慧明法师: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

猕猴的正义

猕猴的正义

从前,在一座茂密的深山中,有一只叫拘耆的老乌鸦,生了几只可爱的小乌鸦在一棵大树上,他非常喜爱他的小乌鸦。乌鸦拘耆常在深山丛林中玩乐,日子久了,竟和一只猕猴做起朋友来,他们的友情非常亲厚。游居在附近树...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今世的丈夫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今世的丈夫

今世的丈夫从前有个书生,因为他深爱的女子和别人成婚而一病不起,气息奄奄。这时,有一位云游高僧恰好路过,拿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大海边,一名遇害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第一个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