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律宗

道宣的四分律宗,是依大乘唯识圆教而立义。并主张四分律宗通大乘说,从律文中,有五种理由证明:

(一)沓婆回心:沓婆证阿罗汉后。求坚圆法,回心向大。

(二)施生成佛:戒本末偈云:施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三)相召佛子:序文有诸佛如是行,佛子亦如是。

(四)舍财用轻:舍堕戒中,舍财后僧不还,犯轻罪。

(五)识了尘境:妄语戒的见闻知觉的了别,通唯识义。

戒有四科:

戒法:圣人制教名法;

戒体:纳法成业名体;

戒行:依体起护名行;

戒相:为行有仪名相。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戒的内容广泛,以止作二持摄尽。止持是约戒条,止一切恶,不该作者不作。作持是约体道办事,修一切善,诸如受戒、说戒、安居、自恣、忏罪等。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大乘菩萨戒,不同小乘戒。声闻戒唯人得受,大乘戒诸趣通受;声闻戒有受有舍,菩萨戒有受无舍,是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主要体现在三聚净戒上:

(一)摄律仪戒,七众所受别解脱戒;

(二)摄善法戒,奉行一切善法;

(三)饶益有情戒,广修善法以利益众生。

前二自利,后一利他,合为二利圆满。虽只讲戒,而与定慧相连。如把心停止,不起妄念,摄意业为定,详细观察思维,此应作,彼不应作为慧。如盗戒具三净戒:自不起盗心并防护为摄律仪戒;见有盗机而维护为摄善法戒,转告保护为饶益有情。其他戒也一样,一戒一行圆观解,具足一切行即为大乘妙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教你不生气:照镜子法

佛陀教你不生气:照镜子法

照镜子法有一些小窍门可以迫使人们知道,生气确实不好,比如在生气的时候照一照镜子,这时人们会发现镜子中的自己非常丑陋,脸上的肉扭曲而痉挛,眉头紧皱,脸色阴暗,简直就像一个陌生的面具,你甚至会质疑:这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正念破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正念破魔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弘法时,一位名叫吉离舍瞿昙弥的比丘尼,与其他比丘尼同住在王园精舍。早晨时,她们都会搭衣至舍卫城中托钵,回到精舍后则洗净双足,到安陀林中的树下禅修静坐。当时魔王波旬知道...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八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看经本第二品,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读出来: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 这一句经文是...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六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六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六卷奘师再往前行,又向东南走进山道,走了五百多里,到乌剌尸国(今白沙瓦以东附近)。又向东南攀登高山,渡过了一座铁桥,沿着崎岖栈道,走了千余里,到了迦湿弥罗国(今斯利那加)。其都城西临大...

一行禅师:一举一动都是仪式

一行禅师:一举一动都是仪式

文/一行禅师让我们想象一下:有一座高墙,站在墙的顶端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却没有什么工具可以让人爬上墙顶,只有一条从顶端往墙壁两边垂下来得细线。聪明的人会在细线的一段,邦一条较粗的绳子,然后走到墙...

如孝法师:生命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如孝法师:生命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历史与文明,其实是无数先辈生命与境界的传递。小到每个家庭,家人之间也是心灵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再大到全社会甚至扩展至所有的生命形式,我们都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依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