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律宗

道宣的四分律宗,是依大乘唯识圆教而立义。并主张四分律宗通大乘说,从律文中,有五种理由证明:

(一)沓婆回心:沓婆证阿罗汉后。求坚圆法,回心向大。

(二)施生成佛:戒本末偈云:施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三)相召佛子:序文有诸佛如是行,佛子亦如是。

(四)舍财用轻:舍堕戒中,舍财后僧不还,犯轻罪。

(五)识了尘境:妄语戒的见闻知觉的了别,通唯识义。

戒有四科:

戒法:圣人制教名法;

戒体:纳法成业名体;

戒行:依体起护名行;

戒相:为行有仪名相。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戒的内容广泛,以止作二持摄尽。止持是约戒条,止一切恶,不该作者不作。作持是约体道办事,修一切善,诸如受戒、说戒、安居、自恣、忏罪等。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大乘菩萨戒,不同小乘戒。声闻戒唯人得受,大乘戒诸趣通受;声闻戒有受有舍,菩萨戒有受无舍,是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主要体现在三聚净戒上:

(一)摄律仪戒,七众所受别解脱戒;

(二)摄善法戒,奉行一切善法;

(三)饶益有情戒,广修善法以利益众生。

前二自利,后一利他,合为二利圆满。虽只讲戒,而与定慧相连。如把心停止,不起妄念,摄意业为定,详细观察思维,此应作,彼不应作为慧。如盗戒具三净戒:自不起盗心并防护为摄律仪戒;见有盗机而维护为摄善法戒,转告保护为饶益有情。其他戒也一样,一戒一行圆观解,具足一切行即为大乘妙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由心生|素食男神“何以琛”

素由心生|素食男神“何以琛”

随《何以笙箫默》的热播,何以琛扮演者钟汉良已经成为国民女性心中的男神。剧里:何以琛,让人迷恋的并非是帅气的轮廓、高雅的气质、优越的物质,而是他始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顾一切七年如一日的坚持着.....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修行在生活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修行在生活

修行在生活文/噶玛天津仁波切马祖道一禅师和他的徒弟百丈禅师二人,创立了汉传佛教「丛林教育」,他们把许多僧侣聚集到丛林之中,制订僧团的生活规范,以做为磨炼身心、澡雪精神的凭借。其中有一门「出坡」功课,...

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从总的方面来说,一切佛法都是成佛之法,但有些是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主要法,有些是从属法;有些是快速成就法,有些是常速成就法。要想成佛,掌...

净土法门法语:修念佛法门真的能带业往生吗?

净土法门法语:修念佛法门真的能带业往生吗?

1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修念佛法门,不必破无明烦恼(妄想),不必断见思烦恼(执着),这一句佛号能降伏烦恼,能把烦恼压住,就能带业往生。2 带业往生是佛说的,但是佛在经上讲,“只带旧业,不带新业”。新...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七十二节 反穿衣、倒踏鞋,观音老母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七十二节 反穿衣、倒踏鞋,观音老母

第七十二节 反穿衣、倒踏鞋,观音老母屠夫至山,各处遍访寻求,想见一见活观世音菩萨,可是跑遍了全山各寺院岩洞,也没有看见哪里有活观世音菩萨,真是大失所望,心有怨意。菩萨知他是一个忤逆不孝的恶屠夫,所幸...

婆罗门的妻子

婆罗门的妻子

婆罗门的妻子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名叫莲花,长得十分美丽,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美女。莲花不仅人长得美丽,性格也很温顺,心地善良、贤慧有礼。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这个婆罗门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