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寓言: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

有两个小孩子,同在河畔游玩,他们在水里撩得了一把毛,於是,两个小孩子就争论了起来。一个说,这是仙人的胡须。还有一个说,这是熊身上的毛。两个小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各说各的理由,大家不肯让步。那时河畔刚走过来一位仙人,两个小孩子就去请求他判断。可是这位仙人,并不回答他们这个问题,只从他自己的袋里,取出了一小撮米和芝麻放入口中嚼了一会儿吐到手掌上,给两个小孩子看,说道∶『哪,我掌中的东西,真像孔雀屎呢!』两孩子都弄得『莫明甚妙』,这个仙人,可说答非所问。

这故事比喻∶有人在说法的时候,往往作著空谈,戏论诸法,没有说到正理,对别人既没有利益,在自己也徒费精神,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情况,正和上面所说那位仙人的答非所问一样是滑稽可笑。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双贤弟子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双贤弟子

第五章 双贤弟子对于正自觉者(Sammasambuddhassa)而言,两位上首弟子与侍者的重要性,就如军事、内政与财政大臣之于国王一样重要。佛陀本人就曾以政府部门作比喻,他说阿难达(ananda)...

佛家养生百字诀

佛家养生百字诀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正可谓:养生先养心。人生胜境平常心佛教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现实;相反,因为尊重生命,佛教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0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0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3)

经过九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也就是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在南印度游学期间)召麴文泰入朝。也许是看到了大唐对西域的野心,也许是害怕唐太宗的惩罚,麹文泰找了个借口没去长安,继续躲在高昌国当他的土皇帝。...

如果您已无法安于现状,请收藏此文

如果您已无法安于现状,请收藏此文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往往错误的以为知道等同于悟到,其实知道了仅仅只是开始,万事万物需要亲身用心去感悟去行动。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心思和视线放在满足自我的欲望上,很难实现人生的...

鉴真和尚的泥脚印

鉴真和尚的泥脚印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循入空门时,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

索达吉堪布: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

索达吉堪布: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

索达吉堪布: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 问: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这与宿命论有何不同呢? 索达吉堪布: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