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与感恩

报恩与感恩

从前的社会是大家庭的形态,人们谈起孝道,总是理所当然;现在的社会流行小家庭,儿女长大了就各自嫁娶,总是留着老人在家。很难再听到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听到的都是长大娶妻搬出去是应该的、父母老了无法自己生活,送父母去养老院是应该的。

中国大陆实行一胎化,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大人把孩子宠成了小霸王。时代的变迁,人心不古,台湾不也是这样吗?作父母的常说,我不能太晚回家,孩子要读书,如果不陪在他身边,他的分数就不保了。孩子要带便当,为了要煮什么菜,很伤脑筋。这种现代孝子,是父母孝顺孩子,而不是子女孝养父母。

为什么过去孝顺是应该的,现在另外一种形态也叫做应该?

最好的传家宝典,应该是教育下一代懂得报恩与感恩。父母生养子女,老来儿女应该回报,这是自然的循环。让父母天天快乐,天天欢喜,让父母没有忧虑,这是报恩;让父母感到我有这个孩子很光荣,这也是报恩。年轻人懂得自爱,不做错事,不加添父母的烦恼,这就是报恩了。

那么,什么是感恩呢?感恩就是要付出,因为你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给予的身体,我们虽然都没有所有权,却有使用权,善加运用,造福人间,这就是功德,也就是感恩。

看看全世界的慈济人,每天都善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报恩与感恩。自爱是报恩,付出是感恩,人人能做普天三无普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若能如此,普天之下这个大家庭不就是最温暖的家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分手后要不要挽回?通过和合术咒语挽回

分手后要不要挽回?通过和合术咒语挽回

很多人在分手之后痛苦不已,想要挽回,但是又担心再次挽回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其实在分析两人分手原因后,可以通过和合术咒语挽回。你跟他,你们之间有改变没有?女生方面的问题:如果你们之间的感情是有问题的,这...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再过一年、两年,就什么功课也不念了,只是在放生的时候,随喜一点点的钱,某个HF来的时候,去接个法,去供养一下……

 

    真正学佛的人不是这样的。放生随喜的时候,你是否观察过自己的心呢?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希望这些众生早日解脱、早日成佛?还是希望自己身体好?希望自己有福报?哪个比重更大一些呢?很多人学佛,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就,更没想过要成佛,有的是因为自己很痛苦;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公司垮掉了;有的是因为夫妻吵架;有的是身体不好,想治病;很少有人是因为感到人生无常,怕死而学佛。由于目的不同,真正学习佛法并将佛法运用在生活、工作中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对学佛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没有意识到。学佛就像抓金子,不是可有可无的,真的入门了,抓住的就是金子。

 

     佛经中有个公案说:往昔有父子二人,共同拥有一个如意宝。一天,父子二人到一个地方去,路途中父亲累了,想睡一会儿,临睡前对儿子说“你将如意宝收藏好,在我睡着以后,千万不要将如意宝给任何人。”父亲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果然来了几个小偷问这小孩要如意宝,孩子说“父亲说了,如意宝不能给任何人。”小偷们于是拿了一些糖果给他,并说:“这个如意宝对你没有什么用,糖果却可以马上吃,不如我们交换吧。”小孩终于把如意宝交了出去。父亲醒来,听说儿子因为几个糖果已经把如意宝舍弃了,心里非常伤心与失望。


    学佛也是如此,如果把最重要的“修心”舍弃了,虽然得到了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利益。对于功课,不要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应该“认真”对待,还应抱着一个长期学佛的决心。世间任何一个大学生要毕业的话,也是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1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么,要想真正领悟佛法里那些精深的含义,也自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我们从无始以来,能获得人身,能抓住这不可思议的学佛机会,能有学佛的条件,真的是不容易的,不要轻易放弃。学佛、修心应该像山中的小溪水,长年不断的流。而不应该像开关水龙头一样,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上。这样断断续续,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益处。要时时刻刻去观察自己的心。

也不能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或一点点的烦恼就放弃学佛,就像上面的那个小孩子一样。到最后,你面临死亡感到痛苦、伤心的时候没有人能救你。


    以前,我只是告诉别人,今天你皈依,学佛可以慢慢来。现在想想,这样不太对的,皈依虽然对他们的今生来世,有很大的利益,但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佛,来世何时再得到这样宝贵的人身和学佛的机会,谁也不知道。所以应该抓紧时间,快一点学佛,早日成佛。每个人的生命是无法自己掌握的,我们不知道生命的过程,什么时候生,不由我们决定,什么时候死,我们也不清楚。所以一定要把握住眼下的时间,把握住学佛的机会,用心去学。

    学佛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修心”,心的本性控制得好,本质就好,外面的伤口也就没什么了。

    “修心”有多重要呢?学佛就像一棵树,而“修心”则是树根,树根是好的,树干、树叶坏了,没关系,缘分到的时候,还有重新长出来的机会。但如果树根烂了,那这棵树就算暂时拥有挺拔、粗大的树干,有茂盛的树叶也只是表面的,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它的“根本”坏了。只有学佛才能保护自己的心,不要受外面的干扰。现在很多年轻人皈依后,不懂得如何学佛,嘴巴里乱说,不珍惜佛法,这样真的不好。每个人应该时刻观察、保护自己的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自己害怕的、痛苦的事情、病痛、烦恼,这些时候都要忆念佛所教给我们的修行办法。怎样才是修心呢?还是那句话,时刻要观察自己的心。比如说,生气、生病,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的时候,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你一定会使用世间法去解决这个事情,你生气的话,会说是别人不对,才惹你生气,你生病的时候,你会说是天气冷了、食物不干净……你才生病;说这些的时候,你的心是怎么样的呢?再比如,很多人都有人生中自己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也有最可怜的时刻。自己的父母去世了、自己最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丢失了。当时你可能非常的伤心、绝望、痛苦、烦恼……现在呢?这些都随着时间而过去了,就像风吹一样过去了。能留下什么呢?当时的那些痛苦和烦恼,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意义吗?


     有位修行人曾经说过:“每天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就是学佛”。不要去说别人的事情、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自己每天多观察自己的心,才是最根本的。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所谓的佛法,就是调伏自相续。”如果能调伏自相续,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

    学佛的人不观察自己的心,不是学佛。每天要增加观察自己的心多一点。有些居士,刚皈依的时候,念佛、做功课、放生、转绕佛塔都非常好,非常用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功课减少了,...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佛教自传入中国,自南北朝、隋唐乃至宋元期间,禅宗异军突起,涌现了一...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兜率从悦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兜率从悦禅师悟道因缘

兜率从悦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兜率从悦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熊,赣州人。从悦禅师少时即投本邑普圆院出家,受具足戒后,一度学习经论。后游方参学,于道吾山充当首座和尚。一日,从悦禅师率...

《金刚经》感应事迹系列:感神灵篇

《金刚经》感应事迹系列:感神灵篇

印光大师/鉴定许止净/辑录郑金坤/语译感神灵●宋时,范文正公(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母亲去世后三七(21天)时,梦见母亲哭泣告知:“我因在阳世造业,被泰山府君拘押,日夜受苦难言。你素来孝...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

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人生无处不是选择,既然无法拥有一切,那就会有取有舍;若要贪全,恐怕最后只能是一无所得。懂得放下就懂得生活,懂得生活必定主宰人生,走向成功。人生就如放飞气球,舍得才知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