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如意宝:让所有痛苦和烦恼都烟消云散的办法!

有缘的弟子应该善巧观察,凡夫的所作所为始终没有完结的时候,就像水中的涟漪,一切所说的语言都没有必要,就像风中的旗杆。

一切的思维也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是空中的云雾。身口意是如是的散乱,只能无始无终遭受无量的痛苦,轮回的一切琐事除了徒劳无益以外,再也没有一点实义。

因此为了获得究竟的寂灭,我们应该把非语和分别念等身口意的一切无有意义的事情全部舍弃,应以正知正念来安住在非常清净像清澈水池一样的智慧当中。

如此精进地修持三摩地,世间上的分别念永远也不会自然间断,不要说在白天,即使晚上梦境中的分别念也连绵不断,我们每日就是这样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就是以如此分别念使无数的有情在轮回中不断地流转,什么时候当我们使自己的心安住下来,在本性中休息,彼时所有的分别念就没有了。

就像阳焰水不需要去争抢,若我们明了自己的过失,那所有的痛苦就会自然消失。因此瑜伽士应该使自己的心获得自在,切切不要被世间的阳焰水所困缚。

本来并没有一个桶,但你却以为它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同样,若我们真正去观察,则分别念和烦恼都不存在。

但对身体等不清净的世间法特别贪着的这种人,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魔已经把他束缚。一切都是心的幻变,若能通达其本性,则所有的痛苦和烦恼就都会烟消云散。

比如以前我们在新加坡观看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感到好像整个地狱已经显现在人间一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自立法师: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自立法师: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前一章说明追求五欲当中的名,是有损无益的。本章说明财与色,对我们的法身慧命,伤害更大。虽然,五欲中的...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八回 洒甘霖救济旱灾 卖鲜鱼感化下士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八回 洒甘霖救济旱灾 卖鲜鱼感化下士

第二十八回 洒甘霖救济旱灾 卖鲜鱼感化下士话说大家听刘世显说那托钵求化的老婆婆,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不觉互相惊异起来:刚才看果真是看见过的,但是谁也不知道这贫苦婆婆,却就是观世音菩萨啊!于是有的自...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富乌鸦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富乌鸦

富乌鸦树上落了一只嘴里衔着一大块美食的乌鸦。许多追踪这只富乌鸦的乌鸦们立刻成群飞来。它们全都飞下来,一声不响,停在树下一动也不动。那只嘴里叼着东西的乌鸦已经很累了,很吃力地喘息着,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把...

门冲煞的识别和化解方法

门冲煞的识别和化解方法

一套单元房至少有6扇门,门的作用是非常多的,是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还能够隔声、防风、防雨等等。在风水上,风水学家非常重视门的设置,它处于什么样的方位,和屋中的其他的门、家具是如何配合的,都十分重要,...

佛教故事:禅·看开:承受极大痛苦,所以结出美丽异常的珍珠

佛教故事:禅·看开:承受极大痛苦,所以结出美丽异常的珍珠

承受极大痛苦,所以结出美丽异常的珍珠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则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回应道: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谈经论道一堆,神奇体验一把,但遇事依然烦恼痛苦,修行何用?真修行必须在具体的痛点上进行,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

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因此,不要把修行变成逃避现实烦恼的港湾,一时的安宁舒服过后,苦的还是自己。

修行必须从生活问题入手,每一个生活问题都是法门入口,每一个问题都是道场。真正的道场不是道观、不是禅堂,不是共修者的祥和之地,道场就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念头。

如果你的婚姻有问题,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和孩子关系有问题,亲子就是道场;如果你工作发生矛盾,矛盾就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无聊就是道场;如果你有金钱的问题,金钱就是道场;如果你对死亡忧心忡忡,生死的真相就是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被卡住的地方,道场在你生命中每一次的绝境处,修行必须在那里进行!不要试图绕过人生的种种问题,不要离开真实的内在,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直到修通,真相示现。

道观、禅堂、共修点心情好就没问题?那不过是自欺欺人,你只是在逃避。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得多好!我懂这经那经,我能双盘,我有超能力。”

修行是向你自己的人生示现:“嗯,烦恼可以转瞬即逝”,“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情绪尽可翻过高山峡谷,尽可穿越惊涛骇浪,但我的真心随时充满喜悦平静与自由,因为它本来就是”。

修行的“果”是给自己这个实惠,修行不是为了遇见道,而是为了遇见终极真相的自己。

修行不单是为了见证终极真相,更是见证你经历每一个心境的刀山火海与高山峡谷,在每一个痛点、卡点、烦恼上,空性的回归。

证悟与解脱必须发生在具体的烦恼执点上,就在此刻——当下,而不是在某个幻想的将来或境界中。

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修行必须走向实处、向实处的最深处用功。你不能离开生活和大地修行,否则只是另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只是头脑自慰的自欺把戏。

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信仰、哪部经典,修行无须执着于哪个法门、哪层境界.,修行就是不断地“破”,为什么破?因为有生以来,你不断地“立”,你立了太多,那些坚执的“立”都已变成你的障碍与牢笼,所以只有破。

破须以痛为师,破的入口和老师,就是你的痛点,破的终极处,是破我执。而“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毫不犹豫的勇气与决心,它是一个纯粹的认出。

这个认出,并不费力,但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才能做到,那是面对极痛的勇气,面对恐惧的勇气,而你没有逃离!


只有在其中精进,解剖自我的勇气,才有到达终极处的机会。认出自我的最真面目,意味着根本没有东西可破——那只是一念的消失。

修行必须带来活生生的生命体悟,不是带你离开眼前的现实存在,不是带你进入你的头脑、梦境、神奇故事,修行必须时刻把自己拉回当下,回到眼前的如实。

修行是一种来自心识源头的呼唤,它时刻只重复地呼唤:“回来,回到当下,回到你的本来”。

修行不是问题思辨,不是高深探讨,不是玄想未来,不是演绎智慧,修行是全然地觉知当下。当下解剖,当下觉知,当下觉知,当下解决,直到终极处,连觉知亦成为多余,清明地直面人生,如实而修。

你是在真修行,还是在逃避现实的烦恼?

修行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谈经论道一堆,神奇体验一把,但遇事依然烦恼痛苦,修行何用?真修行必须在具体的痛点上进行,痛得越深,你其实离真理越接近。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越黑暗意味着黎明越接近。因此,不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