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识自心众生 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

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

──以佛心处世为人

出家人常言道:「以佛心为己心,以師志为己志。」立愿要上求下化,普利众生。然而什么是佛心?这不禁令人想起以下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女施主,无论财富、地位、权势、能力,甚至是美貌,都没人能与之相比,可是她却还是郁郁寡欢,一个朋友都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山中一位禅师,询问如何才能令自己得人欢喜并且广结善缘。

禅师告诉她:「如果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相处、合作,而且有佛一样的胸怀,讲些佛话,听些佛音,做些佛事,用些佛心,那你就能成为人见人爱的人了。」

女施主听后不解,问禅师道:「佛话怎么讲呢?」

禅师回答说:「佛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柔软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那么,请问佛音怎样听呢?」

禅师回答说:「佛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法音,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音声转为赞叹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劣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佛音了。」

女施主再问:「请问佛事又是什么事?」

禅师回答道:「佛事就是布施的事、助人的事、服务的事、奉献的事、全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请问佛心又是什么心?」

禅师回答道:「佛心就是慈悲一切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啊。原来是这样!」女施主听完禅师这番话之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傲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亦不自恃美丽而轻视别人,在待人接物上也谦逊有礼,对家人亲朋也能体恤关怀,做事情也满怀爱惜之心,不久,她便得到了人们的好评,朋友也多起来了,生活也变得快乐了许多。

这个故事含有很高的启迪性的意义,故事中说到的「佛话、佛音、佛事、佛心」,不但令那位女施主依此四事做人处事而取得成功,就是我们这些红尘中形形役役、忙忙碌碌的众生,若能在现实社会中常说佛话、听佛音、做佛事、怀佛心,那么必定百利而无一害,能拥有一个喜悦自在、圆满幸福的人生。

其实,「说佛话」,就是要我们讲话时注意自己的态度及表达方式:不要在心情郁闷、烦恼或不高兴的时候,说些生气的话、发怒的话,以致出口伤人;所谓失意之时忍三分,得意之时让三分,要以平和的语气、谦逊的心态对待一切人;俗谚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人说一句好话,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会令人觉得温暖。这里的良言,不是奉承之言,或是美丽的谎言,而是赞美、劝勉、安慰人的话语。相反地,一句坏话,一句刺心的话,却令人在炎热的夏天,也会感到心寒。

「听佛音」,事实上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夸奖自己、吹捧自己的说话,而对于批评、毁谤、辱骂的声音就自然地排斥、不满和憎恨。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反射,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这正就是让我们无法成功的原因,因为,若不能接受这些不悦耳的声音,也就不能接受种种的挫折和考验,所以,就无法改正自身的缺点,从而增长成长的经验与智慧。

而「做佛事」,不只是要我们以钱财布施,还要以虔诚、真诚的心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收养一条流浪狗;过马路时搀扶盲人;将一个迷路的孩子送回亲人身边;做一个志愿者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接受教育;劝诫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觉悟回头、重新做人;甚至是随时随地帮助有需要或遇到危难的人等等。这样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自愿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自然一定能够做到。

当我们能够说佛话、听佛音、做佛事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就有了一颗佛心;就能够放下贡高我慢,对人我是非不会太在意,对成败得失亦不会太执着;遇到不开心、不顺意的事情,也能够处之泰然或冷静处理,而不是怒形于色,恼己恼人。我们若能做到凡事谨慎,凡物爱惜,以慈悲心、平地心、忍耐心、包容心待人接物,自然就能怜悯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的艰难,并且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内心的贪、瞋、痴等烦恼,自然亦会慢慢地袪除。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质,心灵常觉满足,不再向外攀求。

其实,佛心就是众生心,问题只在于迷、悟的差别,正如《六祖坛经》所说:「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因此,「以佛心为人、处世」,就是以善心、善行来开启我们的自性、增长我们的智慧,醒觉我们的无明;从而自觉觉他,利己利人,生命自然就会充满祥和、喜悦与自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纪实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纪实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纪实我姥姥毕素云,家住黑龙江省泰来县克利乡克利队,于九六年阴历十二月初三夜十二点醒来告知家人: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众多菩萨来接引她,她要往生。于当夜两点二十分在念佛...

兜调经

兜调经

兜调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国中有一婆罗门名曰兜调。有子名曰谷。兜调为人急弊常憙骂詈身死还自为其家作狗子。名曰骡。其子谷者爱是狗子为着金锁。床卧常以氍氀[翕*毛] [毯-炎+登...

解脱、成佛必须要过的三个关

解脱、成佛必须要过的三个关

    今天是九月二十五日,是个非常殊胜的日子。今天我们能够进到大圆满法房间网络共修讲堂一起学习佛法,这也是个非常殊胜的机缘。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要好好地听闻佛法。今天我们主要谈...

师父的这句话竟让他当下开悟了

师父的这句话竟让他当下开悟了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削发,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出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认为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获得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诸佛至论,虽则妙理渊深,毕竟终未是吾...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巧说无生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巧说无生话

庞蕴是唐朝时的一个大居士,一家四口都圆证大道了。他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偈子: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圆,共说无生话。因为他们一家都修证有成,所以不屑做那种世俗的婚礼之事了,儿子不结婚,女儿不嫁人,...

陈大惠:这样东西越多,你家就越兴旺

陈大惠:这样东西越多,你家就越兴旺

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