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功德?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很清楚的说明了功德之内容!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意思就是,大师又说:“能认识自性就是功,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有滞碍,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做功德。内心谦虚卑下就是功,外面依礼而行就是德;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就是功,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就是德;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功,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就是德。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只要依照这样去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心里就不会轻慢他人,而能普遍尊敬一切众生。如果心中经常轻慢他人,我执没有断除,自然不会有功;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自然没有德;这是因为我执未除,自高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缘故。善知识!念念不间断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自修心性就是功,自修身行就是德。善知识!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梁武帝不认识这个真理,无法契入,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了过错。”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狐狸的鬼话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狐狸的鬼话

在森林里的一块空地上,食肉动物们正在进行四年一度的首领选举。条件当然是根据猎杀的本领和平时的威望。狮子和老虎理所当然地当上了一、二把手(注1)。正当豹和鬣狗准备竞争第三把交椅时,狐狸举手问道:我能当...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六、活佛治病度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六、活佛治病度人

六、活佛治病度人活佛,他不计走到那里,除了显示他的随身法宝那一句「谁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一套替人治病的本领,可是,他并不挂医师牌子,也不标榜他会治病,只是有缘遇著他,他才露一手,他不露便罢,他...

梵志计水净经

梵志计水净经

梵志计水净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郁鞞罗(摩竭附边)水岸上。独在树下初成等觉。彼时有计水净婆罗门过中食后彷徉。行至世尊所。世尊遥见计水净婆罗门从远而来。世尊见计水净婆罗门已。为彼故...

达真堪布:如何摄念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安宁?

达真堪布:如何摄念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安宁?

达真堪布:如何摄念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安宁? 问:请问上师,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如何摄念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安宁? 答:若是想摄念自心,让自己安宁,就得有禅定的功夫,这样才能够时时刻刻去关照自己的...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在佛陀一生说法的四十五个雨季中,有十九个是在沙瓦提国(Savatthi)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度过,每次雨季他都会待在那里三至四个月。给孤独长者通常一天会去拜访他两次,时常只是去看他,但...

星云大师:方外之爱

星云大师:方外之爱

方外之爱燕桃因为长得清秀甜美,自从丧夫以后,身旁始终不乏殷勤追求的男士,但她始终不动心,虽然年过三十,风韵犹存,还是独守空闺。一天,她发现自己经常前往礼佛的寺院来了一名年轻的和尚。他,浓眉大眼,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