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功德?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很清楚的说明了功德之内容!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意思就是,大师又说:“能认识自性就是功,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有滞碍,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做功德。内心谦虚卑下就是功,外面依礼而行就是德;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就是功,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就是德;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功,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就是德。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只要依照这样去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心里就不会轻慢他人,而能普遍尊敬一切众生。如果心中经常轻慢他人,我执没有断除,自然不会有功;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自然没有德;这是因为我执未除,自高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缘故。善知识!念念不间断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自修心性就是功,自修身行就是德。善知识!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梁武帝不认识这个真理,无法契入,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了过错。”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黄柏霖:妒忌害人召恶报,真心悔过消罪业

黄柏霖:妒忌害人召恶报,真心悔过消罪业

黄柏霖:妒忌害人召恶报,真心悔过消罪业 后魏杜昌的妻子柳氏,善于妒忌。有一位婢女叫金荆,在杜昌洗头后,杜昌命她理发,帮他理发,梳理头发,柳氏就将她的双指截断。不知何故,柳氏她自己的双手也被狐狸咬到...

天香卷

天香卷

材料:香蕉、小黄瓜、素火腿、豆皮、太白粉、起司丝、杏仁角粒、面糊调料:千岛沙拉酱作法:1)先将香蕉剥开成三瓣,小黄瓜、素火腿切长条状备用。2)豆皮撒上少许太白粉后,将香蕉、小黄瓜、素火腿及起司丝铺于...

索达吉堪布:高高兴兴造罪业,哭哭啼啼受苦果!

索达吉堪布:高高兴兴造罪业,哭哭啼啼受苦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刮目相看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一只小狗看见几只老鼠在偷吃主人的粮食,便走了过去。领头的一只大老鼠发现小狗来了,噌地蹿上一个与小狗同高的凳子上,对它说:你别多管闲事小狗半坐在老鼠的面前,歪着头听老鼠发言,只是听不懂。过了一...

弟子见到上师的过失时,怎么办?

弟子见到上师的过失时,怎么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截流大师:《净土警语》首楞严经势至圆通章

截流大师:《净土警语》首楞严经势至圆通章

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首楞严》一经,说在《法华》之后,实为佛法堂奥。昔智者判教时,此经未来支那,故唯以《法华》、《涅盘》为后味①。若令一见,必广有疏释,且判属醍醐无疑矣。奈四依大士②已灭,古今疏...